BB?is?watching?you?——五月書評,讀《1984》

高一4 劉伊美

寫在開頭:由于我已經不記得我列的具體書單,記得有買了很久沒看的《1984》電子書就打開了。本人對政至(不是打錯字,為避免敏/感使用同音字下同,如造成閱讀障礙請諒解)見解片面且幼稚,寫的都是個人感想。

作者在書的開頭就直切追蹤主角溫斯頓的鏡頭,加入了許多書中背景特有的名詞:仇恨周、電幕、老大哥、思想警察等等。

在這個架空的世界中,世界分為了東亞國、歐亞國和大洋國。在這個英社的背景下政府機構分為四個部門:和平部負責軍備和戰爭,友愛部負責維持秩序、鎮壓和嚴刑拷打,真理部負責宣傳、文教和篡改歷史,富裕部負責生產和分配。溫斯頓是大洋國真理部負責篡改歷史的工作人員之一。任何文獻資料隨時會被獨裁者下達篡改的指令,使之符合當前情況;這樣,擋的每一個預言都有文獻證明是正確的。

“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

當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你的感官會被那些描寫沖刷,且感知到作者在用盡全力塑造一個極度壓迫和諷刺的社會,它就像一個又粘又油膩又散發奇怪氣味的廚房,將所有讀者籠罩其中。跟著溫斯頓,清晨被刺耳的電幕鈴聲吵醒,腿上有潰爛的靜脈曲張,做早操時臉上掛著“早操專屬”的微笑——表情不能有一絲的內心情緒,否則很可能被監控的人捕捉到,那就是犯了思想罪。

“悲劇是屬于古代的事,是屬于仍舊有私生活、愛情和友誼的時代的事。”

擋不鼓勵結婚。唯一得到承認的結婚目的是,生兒育女。性欲被定義為思想罪。而那些最底層的人,即無鏟街集,像一群阿根廷平原上的肉牛被放任,即使他們人數眾多,即使他們具有著摧毀壓迫的力量,仍是那樣無知。正如文中所說“他們不到覺悟的時候,就永遠不會造反;他們不造反,就不會覺悟。”

溫斯頓在這樣的環境中,通過寫日記來自我保護、反省。后來他遇見了情人裘莉亞,一位善于在人群中偽裝的女子。她的內心勇敢,聰慧,當談到關于擋的話題時滿嘴粗話但“就像馬兒吃到了壞草打噴嚏”一樣自然。她與溫斯頓幽會,常常提前數天約定好走不同的線路、岔開時間以避免監視。溫斯頓在與她相處的過程中疏通精神感官,完善著自我反抗意識。

書中的諷刺意味和詼諧荒誕已經達到了頂點,我認為不需要再過多議論個中內涵。所謂思想控制、反抗精神,這些東西是在力量的較勁之下調整平衡的。什么是邪惡,什么是正義?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禁錮?沒有對比就無法定義。

我想,如果我在1984的世界里活著,沒有英雄主義的我也會選擇當一個附庸的人。雖然像牲畜一般被控制,如此悲哀,但是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選擇。1984是一支針管,扎出現實的鮮血;那鮮血也將永遠流淌,像鏡子一樣照映出每一個人——統至者、當全者、庸人們的臉孔。

但我也并不那樣真正悲觀。就像溫斯頓與裘莉亞的那段感情,是灰暗窒息世界中的一抹幽靜。他們在樹林深處幽會,那處沒有竊聽筒;他們在雜貨店的二樓并肩密語沉睡過,短暫著嗅著夏日的芬芳。他們的結局并不是長久的,但我認為在裘莉亞所追求的男女關系中已經足夠了。

時間原因,速度結尾。(復制一看居然一千兩百字了…廢話巨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