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過得幸福,有人卻很不幸呢?那些不幸的人,通常都對自己有著很消極的負面的自我認知。比如,“我的健康越來越差”,“我的人際關系是不和諧”,“我的經濟狀況不佳”,“我的生活是一團亂麻等等”。
《生命的重建》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咨詢師露易絲海的著作。她認為其實不管什么問題,都有它的思想根源,而思想根源是可以改變的。
那么這些消極的自我認知從何而來呢?哪些人造成了這樣的問題?我們成長過程中有很多人對我們的評價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比如父母、親戚、學校里的老師、同學,我們的朋友、社團。
“男孩不哭”,和“女孩不亂跑”,這些思想造成了隱藏情感的男人和害怕運動的女人;如果小的時候被教導“都是我的錯”,那不管發生什么,你都會感到內疚。你的信念會把自己變成一個總是說對不起的人;如果你小時候學會相信“我沒有價值”,那么不管你在哪里,這個信念都會讓你處于下游。
這些認知都是真的嗎?作者認為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它看上去就是真的。平常我們所相信的原來是別人的意見,但我們把很多別人的意見都放進了自己的信念系統中,這些信念呢就和我們其他的系列混在了一起,成為了自己的信條。
“如果我們想過快樂的生活,我們就必須去想快樂的事情,如果我們想過富裕的生活,我們就必須去思考財富的本質,如果我們想得到充滿愛的生活,我們就必須追求愛的真諦,我們輸出的思想或語言,會以同樣的形式返回到我們這里。”
所以我們要解決那些導致我們覺得不幸福的問題,最根本的那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思想。
不管我們消極的思維模式,身體的疾病,或者是金錢的匱乏,自我的傷害,到底有多長的歷史都沒關系。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都可以不再是問題。從現在開始,它會從它來的地方消失掉。
作者認為導致生活中出現的很多問題的根源,都是因為我們不夠愛自己。所以這本書的很多練習都是圍繞著“愛自己,接受自己,贊美自己”這個核心來進行。
我覺得這是一本通過一系列積極的自我暗示的練習來進行自我療愈的書,1984年出版的。它不同于專門探討心理問題的書,它的最大特點是它認為人們的很多疾病背后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而改變人們以前固有的消極心態和消極的思維模式,以圍繞著愛自己和全面的接受自己這個核心,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的練習,很多疾病可以不治而愈。書后還附了一個很長的《問題列表》,列出了身體出現的一些狀況,和導致這些狀況發生的心理原因,以及應該如何對自己就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方法。
當然這畢竟不是一本醫學著作,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生理問題的出現確實有著心理因素的影響。這不失為一種非常有益的探討。
最后以書中一段心理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激勵自己一下:
在我廣闊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
我支持我自己,生活就會支持我。
我看到了規律起作用的證據,
它就在我的周圍,在我生活中的任何地方。
我讓學習的過程變得越來越快樂。
我的每一天都從感激和喜悅開始。
我充滿熱情地期盼每一天的冒險經歷,
我知道我的生活中“一切都好”。
我愛我自己本來的樣子,我愛我的所作所為。
生活在我身上,表達出生命、愛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