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薦,日報也接受專題主編的推薦,快去找你的專題主編推薦自己的文章吧~點擊文章標題可以閱讀全文,點擊作者名字可以進入作者首頁~
作者:楓小夢
我算一個不太喜歡麻煩別人的人,一旦進入那樣的階段,子女會花更多的心思來照顧自己的父親。一定有人說,子女照顧自己年老的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很認同并樂于照顧將來年老的父母,可一旦自己成為了那個角色,我并不愿自己被照顧。那如果物質條件允許,請人照顧呢?我同樣不樂意,這樣更多的倒不是怕麻煩人,因為麻煩和他的工資掛鉤,而是因為行動的不便帶給自己的困擾。
照假設的那樣,我已經無法長時間走路,只是尚能勉強行走。那時的我,或許澆澆花,在屋里適當走走,更多地是坐下來,看看書讀讀報,和家人聊天。這和中國人說的頤養天年的情形相似,也該能讓人感到幸福,可身體的自由消失了,雖然是自然規律,卻也是我思想中的不幸。
程序員·程序員的焦慮
作者:JSON_NULL
焦慮根本原因是我的自身的技術問題。
我在學校學過C/C++和Java語言,自以為學的還可以;并且對數據結構和算法有深入的理解。
畢業后從事Web開發,用的是Perl語言(是吧,史前級的);做Web的過程中了解到前端技術并自學了JavaScript語言,對前端的技術(jQuery、Bootstrap等)有所了解。
平時我沒敢放下java,因為我怕有一天公司倒了,或是公司不需要我了,我不能就這樣餓死;因為工作中用不到java,本人老實從不接私活,所以就很少用java,自然java技術就很一般。
現在公司快速發展,并且公司產品誰說了算?誰說了都算,就是程序員說了不算;所以有了危機感。
作者:宋小溫
時事熱聞·聊聊量子衛星“墨子”?
作者:文君1
現如今,我們對在太空的探索很受限于人類的活動范圍,如果可以通過量子技術將探測設備傳送至我們所不能及的地方,是否能夠探索到完全沒有見到過的新世界?或者通過置換的能力,投放設備到黑洞里去采集相關數據,再置換出來,或許真的可以知道,黑洞,究竟是新世界的大門,還是宇宙的終點。
如果有一天,人真的能夠進行量子化,不說可以看到的瞬間移動,就說結合現有的VR技術的概念,能否讓人進入傳說中的虛擬世界?在這樣的世界里,人的生活是否會更加多姿多彩?人又能否借助這樣一種特殊的狀態,得到一種不同形式的永生?
技術的突破,其實常常就是因為科學的幻想而得到的方向與動力,如今看來遙遠的未來,或許并不是那么地遙不可及。
大學生活·談談我的母校--華中師大
作者:我在南方找北
談談華師的老師。這是一所師范大學,所以這個校園里幾乎都是老師或者未來的老師,尊師重教,關愛學生是一種本分。有個年輕的男老師,我們私底下叫他莊哥。上課的時候一臉嚴肅,下課的時候總會帶著請教問題的學生去學子餐廳,然后請學生喝一杯冰鎮可樂。我大概是喝習慣了,離開華師之后,每周都會去買一杯,只是沒有莊哥陪我喝了。他還帶我們去他家里,喝他老婆煲的羊肉湯。有個大腹便便的王教授,頭發斑白,某次摔斷了腿,臥躺在家。讓助教領著我們二十幾號人,去他家聽課。盡管他講的是教育技術,不是詩詞歌賦,但我們坐在小板凳上聽得很認真。臨走前還讓我們瓜分了茶幾上的牛奶。
世間事·母親的鮮花?
作者:木棉之秋
我們只知道,媽媽很能干,她似乎不知道累,也從不叫苦。田里活再多,回家還會燒可口的飯菜。有她在就沒有什么可怕的。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害怕,不要焦躁,媽媽總有解決的辦法。有什么煩惱,經她開導,心里就亮堂。什么時候回家總有熱飯吃,有溫暖的問候。
我們只知道,母親她一生好強,硬氣。再難從來不在外人面前悲悲戚戚,低聲下氣。不管多么艱難的時候,她的聲音都是朗朗的,讓人安心,覺得日子有奔頭。
我們以為,她就會一直這樣,做我們的主心骨,永遠是我們這個大家庭遮風擋雨的墻。雖然我們都已做了父母,但仍然喜歡進家門的時候大聲地喊:“媽媽,我回來了!”喜歡聽她朗聲的應答。
作者:豆青douqing
漫畫手繪·女友是小個子的好處是......
作者:不熬夜不熬夜
私信官方微博@簡書或在簡書公眾號(jianshuio)后臺回復“簡書小明”,獲得簡書小明微信號,進入豐富多彩的簡書社群。
專題主編仍在招募中,快來聯系小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