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當什剎海賣棒冰的店鋪都掛上“內有熱飲”的牌子時,意味著北京的秋天真的來了。
還記得老舍說過的:“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樣子,我并不曉得。但是從我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睍r光打馬而過,到如今的北京卻依舊保留著秋天純粹的美,催人寫出有情懷的詩來。
深淺的蓼藍菘藍木藍馬藍,被集于每日每日的天空。呼起氣來,那股涼氣便嗖的竄到肺里,充滿每一個肺泡。秋天,人也變得精神,三兩好友結伴而行,或劃船泛舟于北海,或登高遠上香山,采一片掌楓,或什么都不去做,只靜望夕陽,兀自體會著“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豁達,或是不知愁為何物,只道秋涼的灑脫。總之,秋天的少年是變化著的,跟隨季節交替成長著,無論身體和內心,只偷偷的,偷偷的。
初秋的栗子清甜綿軟,少有腐壞,背開淺長的刀口,水中加鹽煮一刻便好。那滋味只有真正吃過的人才懂,這是秋的饋贈。還有人說,沒有什么比等一袋北京秋天的糖炒栗子更美好的事了。是呀,冷得微微哈氣的清晨,等在一輛炒栗車前,看著沙中被鐵鏟翻動著的栗子,就像在等一份幸福。白煙裊裊,栗殼逐漸變硬,口子咔得裂的更開,露出熟黃誘人的果仁來。直到你終于親手捧著那袋栗子,感受著那份滾燙,吃入口的除了香甜,還是一份炒栗人贈于你的秋的情意,再與好友瓜分,這情意便更加綿長了。
北京的秋并非總是秋高氣爽,就像少年的成長似的,總要去經歷點別的。一場秋雨一場寒,雨打梧桐,風墜銀杏,低溫讓人變得易病,也容易多愁善感。但倘若少了這些,北京的秋天還是完整的嗎?
就像秋雨洗過的葡萄更甜些,秋雨過去,一切又將以新的面目重新開始。梧桐球狀的果實開始成熟,銀杏葉被拾起珍藏。生病初愈的人們開始晨跑,感受著秋日里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這些都是蛻變,蛻變便是成長。
想到這,老舍的話又倏地冒出來:“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其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就讓我們抓住著短暫的秋的尾巴,重新將青春緊握,盡情品味這晴雨哀喜交織的北平之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