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兩首》閱讀小記
————文/湖北黃石 江鳥O(∩_∩)O
【一】
《逢入京使》
唐 ·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參考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
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
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二】
《大林寺桃花》
唐 ·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參考譯文:
在人間四月里芬芳百花凋零已盡,
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才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
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大林寺中來。
? ? ? ?我向來主張理解詩詞要深入研究作者身世背景和時代背景,所以讀唐詩一定要去查閱了解大唐的時代背景,那個燦爛輝煌的漢唐文明!老規矩,且聽我慢慢道來!^_^
? ? ? ?第一首《逢入京使》作者為中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此詩寫于公元749年(天寶八年),此時的大唐一片繁榮昌盛歌舞升平,卻也暗潮洶涌危機四伏!要知道六年后就爆發了著名的八年“安史之亂”,直接動搖了大唐的根基!
? ? ? ?這一年我們的大才子岑參已34歲,準備深入基層鍛煉!因為我們的大詩人29歲才考上公務員(登進士),在京城混幾年一直沒人搭理,眼看京官做不了才想去地方或者軍隊歷練咯,相當于現在的大學生下鄉當村官啦!于是依依惜別長安城的妻兒就選了一處最磨練人的地方——安西(今天新疆一帶)。岑參做的新疆省委書記秘書一職(安西都護府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我們不妨簡稱34歲的岑參為“岑書記”!╮(╯╰)╭
? ? ? ?我們的岑書記第一次遠赴西域,沿途黃沙漫漫晝暑夜寒,他頓時被美麗的邊塞風光所吸引震撼,自然少不了觸動敏銳的詩意靈感,于是乎一首首邊塞詩詞歌賦由大詩人岑參手中口中傳出!除了這次為期兩年的邊塞生活,幾年后又出塞一次,兩次出塞總共寫下數百首邊塞詩歌,流傳至今有七十余首邊塞詩!此一首《逢入京使》也是他最著名的邊塞詩之一!
? ? ? ?閑話不提,岑書記西出陽關,征途慢慢,黃沙無邊,也不知走了幾個月,有一天他路上遇到一個老朋友要回京述職,想著自己不知道何時能夠再回到長安,一番噓寒問暖后,就請老朋友給自己在京城的妻兒帶去一封書信報個平安,卻是在馬背上找了半天包裹口袋也找不到一支筆一瓶墨一張紙,于是只能請老朋友稍帶幾句話給親人了!帶一些什么話呢?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替岑書記寫幾句咯,處在他的環境下,他會說什么呢?我感覺大約跟民國烈士林覺民寫的《與妻書》差不多吧!不妨我也給一個猜想傳話內容:“吾妻吾兒,一切平安,想必不甚掛念,余既要守護邊疆,就不能陪伴你們,國與家不可兼得,就先國家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吧!望體諒,等我凱旋歸來必有團圓之日!”(此處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北宋范仲淹語,我且借來一用!)O(∩_∩)O
? ? ? ?第二首《大林寺桃花》為大唐中后期有名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所寫,白又是新樂府文化運動倡導人之一,白居易人稱“詩王”或“詩魔”,為何有這么個稱呼呢?原來他寫的詩歌題材廣泛,通俗易懂,老少婦孺皆能讀懂他的詩歌,他的詩歌具有魔法一般的魅力,讓中下層老百姓都喜歡熱愛朗誦閱讀,他的詩歌征服了老百姓的身心,譬如《琵琶行》《賣炭翁》《秦中吟》等等無不是寫出了下層老百姓的心聲!他的詩歌贏得了老百姓的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可為王,是故稱他為“詩王”就是這個道理!╮(╯╰)╭
? ? ? ?這一首《大林寺桃花》約寫于公元817年(唐憲宗李純元和十二年),因為宰相御史中丞被人暗殺一事(大白天國家的二把手宰相被人刺殺當場,且不幸身亡。相當于今天國務院總理被人暗殺了),白居易上書皇帝請求嚴查,結果得罪一幫既得利益者,把他的諷喻詩告到皇帝那里,再加上一群朝廷官員的誹謗,最后被唐憲宗貶為江州刺史,不久王涯這個嫉妒心重的奸官又告了白居易一狀,說白居易母親看花的時候掉井里死的,白居易盡寫桃花啊梅花啊水井啊等等詩歌,真是不孝!結果又被貶官一次,貶為江州司馬!高中課文有篇他的《琵琶行》,里面就有這么幾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很顯然這首詩也是寫于這個做江州司馬前后!
? ? ? 此一首游記詩歌,時年白居易正任江州司馬,平時公文不多,就出門七八里路游玩散心,這一篇當然是他游歷到一所名叫“大林寺”的寺廟前,看到寺廟園區里面桃花盛開,當時正是百花落盡的四月份,于是大發感慨念出了這么一首詩!這首詩看似有幾分傷感,因為百花落盡已慘春,但是隱隱有幾分自我勉勵,請看最后一句“不知轉入此中來”,就是說我要像這殘春的桃花一樣,哪怕百花凋謝,我仍然要在此地努力盛開,用桃花自喻!白居易真是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咯,此時命運捉弄,被人陷害也不再去反駁,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小司馬,官職雖小卻也不嫌棄,且蓄勢待發養精蓄銳!英語里有句諺語Every dog will have his day (每個人都會有走運的一天),我們的大詩人就是在耐心等待時機!
? ? ? 果不然,唐憲宗去世后(820年春),太子李恒登基,是為唐穆宗。唐穆宗欣賞白居易才華,很快把白樂天調回京城任職,然而不是要職,加上這位唐穆宗李恒天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白居易眼看形勢不妙,請求外調地方任職,反正在京城里也沒施展機會。這一段地方長官經歷乃白居易最開心意氣風發的日子,主鎮浙江一帶,先是擔任杭州刺史(杭州市委書記)后又擔任蘇州刺史(蘇州市委書記),在這兩地他均做出一番豐功成績,時至今日杭州西湖還有名勝風景“白堤”,就是紀念這位大詩人,蘇州也有他主持修筑的七里山塘,此正是印證他的為人風格“達則兼濟天下”。公元846年,白居易逝世于東都洛陽,享年七十五歲!
【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