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自己因為的身份角色從職場轉變為全職媽媽,整個人也沒有了方向感和價值感。
為了擺脫焦慮和迷茫,我開始大量的閱讀,一年的閱讀量達到了100+本。
一開始讀完書,真的體會到醍醐灌頂的感覺,就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下明白了那么多的道理,可以用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了。
但是問題是,大量的閱讀雖然收獲頗多,但是回頭看這本書卻說不出書里講了什么。
雖然有句話說:讀過的書就像竹籃打水一場空,看似沒用,但是竹籃卻被洗刷干凈了。
這么說也不無道理,但如果我們的目的是為了飲水,我們為什么要浪費時間去洗刷竹籃呢?
這是不是也可以說明自己還不夠渴呢?
后來我開始反思,為什么自己讀了那么多書,卻沒有任何的改變呢?
原來我發現我的閱讀一直都在浮于表面,就好像餓了很久的人看到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想要一口氣全都塞進嘴里。
這種浮躁的閱讀也注定沒辦法細細咀嚼品嘗、吸收書里的營養。
學習不是為了自嗨,而是為了真真切切的改變自己的狀態,改變自己的生活。
按照我的理解,閱讀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思維提升塑造
這一階段的閱讀就好像我一開始的大量閱讀,不是為了吸收知識,只是打開自己的思維,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走出原有的世界觀,擁有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
比如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要聽話、要勤勞、要尊重別人、要好好學習等等,我們也按照這個框架規規矩矩的生活,雖然有不開心,也不知道如何走出思維的牢籠。
當我們通過閱讀,發現了各種各樣完全不同的觀點,有些我們從小奉為真理的觀點竟然被推翻了,我們的思維會在各種觀點的沖撞中重塑。
慢慢的,我們就會形成自己的思考,敢于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服從權威。
第二階段:知識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階段,就是將知識用于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說閱讀無用,其實不是閱讀無用,而是我們沒有帶著問題去閱讀。
假如你的生活中和孩子的親子關系不好,或者遇到了創業感情等等的問題,那我們可以帶著這些問題去相應的書里,找到書里給出的解決問題的答案。
找到答案可以梳理下書里的答案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問題,思考如果答案是我們需要的,具體要怎么應用呢?問題的出現有哪些原因呢?可以自己嘗試分析解決。
這樣就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階段:建立價值體系
在這一階段,我們的層次又上升了一層。
我們需要在學以致用的基礎上更精進一層,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通過閱讀,我們打造出自己的專業能力。通過提升為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之樹,讓自己更有價值。
打個比方,如果自己的親子關系不好,自己通過閱讀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那別人一定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但相同的問題中又有不同。
我們可以閱讀相關書籍,找到為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員,擁有讓別人為自己付費的價值。
到這一步,也就是閱讀的高層次,也就達到了通過閱讀改變生活的目的。
最后,希望所有愛閱讀的同伴,不負自己的期望,都能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