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思考力—換個角度看世界

一杯水200毫升,怎么把它倒進一個100毫升的杯子?這個問題怎么樣?乍一看,似乎有點小困難,對吧?那么請再細細想想,其實并不是多么的困難,我們一開始覺得有些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問題有點太突兀,突然,我們有些措手不及;其二,我們把這個問題看得太籠統,把一個問題看成了一個大問題,而沒有將它拆分開來。

我們只想著將水裝進杯子,卻沒有想過水的問題,水可以轉化為多種形態,比如說固態,冰,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再其次我們也可以從杯子的問題上面解決問題,一個200,一個100,從邏輯上來說100要包含200這根本不可能,但是我們就是需要不按常理出牌才能找出答案。我們可以將100毫升的杯子再次熔斷一下重新成為更大的杯子,或者不同的形態的杯子,100毫升的杯子,我沒改變它多少,它的本質還是100毫升,對吧,問題照樣解決了,對吧。我們也可以將這些杯子,水,帶進太空進行實驗,在太空沒有重力,沒有地球這么多條條框框,這其中的一切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所以說,問題千千萬萬,但答案卻沒有真正的標準,只要我們可以解決問題,又為什么要顧及那么多呢?當然,我們解決問題不能觸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換個角度看世界,換個角度看自身。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工作問題,學習問題。首先,就拿我做例子吧,我每天都會堅持寫作,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每天一千字,只能多,不能少。雖然有些痛苦,但苦盡甘來。一開始寫作時,胸有成竹,認為胸中自有千萬波濤,還怕沒什么可寫,對于此,現在我也只能“呵呵”了。前一兩天,思緒萬千,想的很多,寫的也不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覺得自己可以,不錯。但是第三天,當寫到一半時,沒頭緒了,亂了,再想提筆時,大腦已經亂了,該怎么辦?不知道,我將前兩天的情況和現在的情況做了一個對比,能不能再像前兩天那樣籠統的寫,突然發覺我前兩天完全是憑借感覺寫,而忘記了技巧的運用,完全不注意運用寫作的起承轉合,所以現在才會有這樣的狀況。作為一個奮青,真的要注意啦。得轉變方式了,自己的出發點,邏輯可能是對的,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但是現在照這個邏輯解決不了問題,沒辦法,我們就得另辟蹊徑,換個角度,換種方式解決問題。所以說現在我的寫作方式有了一些轉變,雖然說不是很明顯,但起碼在不斷轉變。換個角度,換個思維,你原來可以這樣運轉。

完成一件事有很多種方式,我的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真的需要打破思維障礙,不斷分析問題,將問題細化,分為多個小問題,再將多個小問題逐個解決,我們的大問題說不定就可以得到解決。當然,如果我們有更好的方式那會更好。一切問題的本質還是在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比如說我們在讀一本苦澀難懂的書,剛開始也是憑借著一腔熱血,想要搞清楚書中內容,想要將書融匯貫通。但是剛讀第一章我們就覺得這都是些什么啊,真搞不懂作者要講什么。當面臨同樣的問題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置方式,對吧,放棄肯定也是其中之一的選擇,但我想還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先把書的大體目錄,章節,搞清楚,而后我們對書做一個大體的劃分,寫出一些我們的看法,針對這些劃分,提出幾個問題,帶著問題讀書。然后再查找一些有關此書的書籍備注作為理解,由此開始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的去讀一本書,這樣才會更好的解決問題。而不是苦澀難懂,我們還要硬逼著自己解決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都是我在之前讀書過程中出現過的問題,當面對一本比較難懂的書時,我是硬逼著自己讀完的,而沒有作什么規劃,現在想來,實在有些愚蠢,再說了,那本書也沒讀懂。不過現在好了,處理了些許事情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解決問題之道,按結構,理條理。我不再那么的盲目的完成一個問題,雖然出發點是好的,都渴望完美,但是當遇到一個問題時,得先將一個問題概念化,整體化,再細化,再具體解決。這樣可能在我們之中的些許人看來并不是最好的,但我覺得如果有人有更好的方式,角度,那更好,那說明,你們都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特色的人,這樣是最好的,我們處理問題,就是需要這種個性,獨特思維。

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愿意,希望自己有更高的能力,用更多的的方式去解決我們所面臨的所有問題,我們又有誰愿意去沉浸在困苦之中呢?我相信誰都不愿意,對吧?既然不愿意,也不想在處理問題時有太多的尷尬,那就從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問題開始,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去解決?即使當別人拋出一個很荒謬的問題,或者自己遇到一個很荒謬的事,都應該,都要敢于去思考,打破思維障礙,造就思維導圖,以備不時之需。

21世紀是知識的世紀,是思維的世紀,一切都在變,一切事物都存在問題,但關鍵的問題是你怎么解決問題?是常規思維,邏輯思維,還是腦洞大開的思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