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冬至過得沒什么氣氛,倆娃很失望,我決定從臘月開始好好過節(jié)。
今天初六,后天臘八,先準備起來。
不過廣東這邊好像不過臘八節(jié),我老家河北的風俗就是煮臘八粥、泡臘八蒜。
過節(jié)嘛,最大的儀式感就是吃和玩。現(xiàn)在網(wǎng)購這么方便,超市都不用跑了。在京東下單買了一包“十谷米”,臘八粥煲起來。
夢媽說,臘八粥不就是八寶粥么?
嗯,也可以這么說。八就是個約數(shù),說白了就是“雜糧粥”。
最近我廚房的存貨少(是斷舍離和整理的成果體現(xiàn)么?哈哈……),
下圖是14年臘八拍的,隨便湊湊就超過了8樣:
雜糧里,我覺得一定要有黑米、紅豆和紅棗之類,這樣熬出來的粥顏色才漂亮,濃稠中透著紅色。盛之前加些紅糖或冰糖,在寒冷的冬日,喝起來真是甜蜜蜜、暖洋洋。
在好網(wǎng)群,大家就使用哪種醋(米醋白醋黑醋鎮(zhèn)江香醋山西陳醋)、蒜是否要剝皮、能不能使用獨蒜、要不要加糖等問題,討論了一通臘八蒜的做法。
極富鉆研精神的Tanya娘甚至建議大家抓住這個實驗機會:)
“買上幾種醋,買上一些蒜,帶著孩子一起做臘八蒜吧,看看會出來什么結果。”
2011年春節(jié),我在廣東泡制成功過。不過父母年后就去了美國,家里的飲食風回歸粵式,臘八蒜消耗得極慢,后來送給朋友了。
后來就沒有做過,今年原本也沒打算做,但被大家聊得饞了,決定泡一小瓶。
翻出我當年的記錄: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習俗。
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講究一點兒,用紫皮蒜和米醋。
做法也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倒入醋、封上口冷處放置。
待到除夕,蒜就會變得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
蒜辣醋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佐餃子吃,美味哪!
想起來就流口水~~
小結一下:
使用哪種醋:都沒問題
蒜是否要剝皮:要剝皮
能不能使用獨蒜:最好不要,因為不容易泡透。
要不要加糖:隨意。據(jù)說泡好的臘八蒜本身就是帶點甜的。
另外,臘八蒜成功的關鍵是溫差,氣溫不夠低的地方,可以時不時放放冰箱。
把家里關于臘八節(jié)的書也找了出來:
《中國節(jié)》,還是08年在好網(wǎng)跟風買的,厚厚的一本,已經絕版了吧。對臘八介紹得最為詳細,臘八節(jié)的來歷,關于臘八粥的各種傳說,各地臘八粥的不同做法。還介紹了其它風俗,如曬制臘八豆腐(想起小時候我們年前確實是曬豆腐的)、泡臘八蒜、釀臘八酒等。
《臘八節(jié)的故事》是毛毛蟲童書“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故事”里的一本,薄薄的一小冊,是一個勤儉持家角度來講的故事。
《臘八節(jié)》是“中國記憶·傳統(tǒng)節(jié)日圖畫書”,文字作者是王早早,穿插了幾個臘八粥的傳說。
《火頭僧阿二》是蒲公英童書引進臺灣那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故事”里的一本,屬于文圖各半的“橋梁書”。就故事性來說,趣味性最好。
吃和玩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