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采訪 從接受被拒絕開始

9月4號左右有一個視頻,突然在網上火了,一個叫藍莓測評的機構,對希爾頓等北京幾家五星級酒店進行了暗訪,發現客人入住前后他們并不換床單,也不打掃衛生間。

我一邊聯系藍莓測評的負責人,一邊跟著"話筒給你"欄目進行視頻街頭采訪。

先是私信了藍莓評測,不知道是因為我的語氣比較友好(我親切的叫他小藍莓,并表示他這個暗訪做得好樣的),還是因為拋出了實習單位的名號比較權威,總之很快發來了負責人的微信號。

下午我和糖糖姐唐詩穎來到了北京西單,選擇這個地方是覺得購物區人流比較大、大家時間又相對比較充裕。糖糖姐手持穩定儀進行拍攝,我負責上去搭訕采訪。

我找了一個比較面善的上去,說,您好,我是****的記者,有幾個問題能和你聊一下嗎?

對方警惕又懷疑的看了我一眼,然后繞著走了。

采訪一個在路邊坐著休息的阿姨,很順利地聊完,然后阿姨突然警惕起來:“說,你們真的是央視網的?拿你記者證來給我看看!”糖糖姐只好拿出了記者證,阿姨還拍了照片,最后說不要把她的視頻發出去。Excuse me?之前聊得挺好的,畫風突變啊。阿姨您不按套路出牌啊?

我想,如果去搭訕單人,他們可能會比較警惕,所以我就沖著那些兩三個人的朋友或者情侶們下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們不等我話說完直接就繞開了,連Sorry或No都不表示一聲。

我站在衣著光鮮的人群里苦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特別討人嫌的發傳單的。

糖糖姐告訴我說,上來就“您好,我是記者,請問你能接受采訪嗎?”太嚴肅了。如果直接拋問題,讓對方思考一下,很容易就接上話。

于是我改變策略,攔住人:"美女,請問您出去旅行的話,一般住什么級別的酒店呢?"這招果然奏效,人們第一反應就是想想,然后脫口而出告訴我,再往下追問"你有什么問暖心或者糟心的經歷,對五星級酒店不換床單的反應是什么"就順利多了。

不禁跟糖糖姐吐槽,我們記者這是明明是出于善意,特別辛苦地辦好事兒,怎么反而成了最被嫌棄和提防的那個?記者怎么就這么不招人待見?沒有記者,誰去告訴你們那些壞消息讓你認清事實?誰去告訴你那些好消息,讓你不錯過機會?

我們不是狗仔或者蒼蠅,白巖松在路上和你搭訕,我就不信你會嫌棄地繞著走。說到底是自己的影響力不夠,或者方法應該更巧妙一些。

當我們走到老佛爺門口的時候,又看到一個老外,然后我就說抱著試試吧。上去搭訕:你會說中文嗎?No,那你會說英語嗎?會?那太好了!

要聞,酒店的經歷和看法,我們老爺子告訴我們他是法國的,來中國旅游,正好路過這家老佛爺特別親切。


自從芮成鋼出事以后,很多人都會由路人轉黑,說他各種賣國或者崇洋媚外。但是他在出了兩本書,《三十而勵》以及《虛實之間》,說的一些,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比如西方一些國家相對人際之間關系更簡單一些,對人的提防也更低。相反,中國比他們那些國家安全多了,犯罪率更低,更安全,但是人們之間的警備特別高,導致人情相對冷漠,甚至一些正常的都無法開展。甚至一些在一些國家很正常的行為,在國內就成了,充滿正能量的暖新聞大量報道傳播。不能否認初衷是好的,但是當很多善良的行為成為普遍習慣,不再被當成新聞,那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不是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