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用留白的藝術打造一套個人生態系統

4月30日讀喬舒亞·貝克爾《極簡》有感


我是假日在公園的小山坡上,扎進一個隱秘的小亭子里翻開這本書的。彼時碧樹環繞,鳴鳥啾啾,游人三兩。家里有飯,懷里有書。再好不過。

可能是歐美人天馬行空的聊天方式,也可能是翻譯不順口,這本書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樣簡潔到極致。讓我有點失望:鋪墊太長、結尾拖沓,半天不說重點,類似觀點重疊贅述,排版思緒都有點無章法不整潔。經典案例的缺乏且大部分側重物質的處理,讓整書流于表面泛泛而談。

如果僅僅是以扔東西為突破口達到簡化生活的目的,另一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顯然更好。以點帶面,文字通透。言簡意賅的標題分類,直抵心靈的對話仿佛一個親和無比的整理顧問在和讀者面對面溝通。整理藝術果然是日本的強項,看日劇和美劇的場景對比就知道了。

但隨后我亦釋然:作者正是不夠簡潔的那群人才有待改進,從中有所感悟。否則,真正的極簡人士,又怎會需要這樣一本書呢?


關于極簡,我想沒有人比東方人更深諳其中的藝術了。中國古代的山水畫、詩詞、古琴古曲、深山隱士,哪一個背后不是極簡的大師。能畫一筆絕不畫一片,能用一字絕不用一句,能停頓決不再續弦。

有水何必再畫魚? 有屋何必再添丁?這就是東方意境中留白的藝術。以退為進,以點帶面,以景帶情,四兩撥千斤;半遮半掩,欲含欲露,無中生有生萬物。

這也是西方理解的一句:Less is more.


人生好比你唯一的一部大作,你又該如何去留白呢?


一、我在親子關系中觸發了留白的開關

1.關于物品

你有沒有看過一個小寶寶的房間?家長的愛都是用各種物品表達的。父母長輩從孩子在肚子里起就開始幫助寶寶超前消費,囤積物品,布置一切。

在我懷孕時按著體檢小手冊上的列表買了百分之七十的待產物品和哺乳用品,而孩子斷奶時還有百分之二十的物品從來就沒用過。

孩子長得比大人的印象更快,你剛在回憶她昨天的樣子,明天就有很多衣服穿不了了。從她會跑跳起,屋里開始亂得不像話。驚嘆于熊孩子亂造天賦的同時,我后悔留這滿地狼藉的玩具,它們像在嘲笑說該面壁的那個人,是我。我好好回憶了下,有時僅僅是她一望一摸一笑,我就忍不住猛掏錢包。

可有一天我不知怎么突然開竅(變壞)了。撕壞的書頁不再保存而是直接扔了,很久不玩或是臟的玩具打包扔了,寶寶看到玩具走不動我就陪她多玩會,不再買回家了。而更多的是我們在大自然里擺弄樹葉花草石頭沙子玩。成效如此顯著:孩子玩一件的專注力增加了,我收屋子的時間減少了。孩子獲得了更多的審美情趣。

2.關于精力

從前有人跟我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處在青春肆意的我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做了母親才承認這一點,常常在事業與親子中猶豫,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導致工作、陪孩子時都無法全情投入,效率低下品質不堪。

我是個重品質的人,想清楚這一點時,我就逼自己簡化,斗敗自己的貪心。我給自己規定:在一定時期只做一個選擇。一個順應天性,內心深處唯一的選擇。不是側重,沒有側重。是的,我想做好一個母親,給寶寶一個夢的王國。而不是在朝朝暮暮的期盼里,過早的認清了大人世界的冷漠、無奈與現實。


反思1:我們是如何從一無所有的嬰兒起就開始被動擁有成堆物品的呢?

東西都是大人買的。到底是孩子需要,還是大人的心里安慰?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會嚇你一跳。

數數你周身的物品,它們的存在是如此狼狽,你真的在它身上投過一秒欣賞的目光嗎?不然那何其不是一種羞辱呢!你愿意待在一個不看重自己的人身邊發光發熱嗎?


反思2:愉快的玩耍、高尚的教育真的需要花錢嗎?

公園、超市、菜場......處處都是玩樂兼教學的好場所。

我未給寶寶買學步車、早教機,也未上不是親子關系的親子班、關在商場辦公樓的早教班。有什么比大人帶著小人兒散步、旅行、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情懷更有益身心呢?有什么比跟隨大人體驗多姿多彩的生活更滿足好奇心呢?有什么比跟小伙伴一起無憂無慮撒野有助于成長呢?有什么比媽媽親自編的故事唱的歌謠更動聽呢?

一些本末倒置的發明理由可不僅僅是懶惰,還是背后藏著一批享受私欲(或吃喝玩樂或追名逐利)的成年人。


反思3:向孩童學習專注的本能,只惦記并享受當下的玩具。

像孩子一樣專注地做事,不管之前過去的事和之后還未發生的事,更不要惦記不是自己的事。無論這個時間有多短,它的效益可都是百分之百。



二、簡化生活全方位(向留白高手進階):讓一切更清晰更便利的真諦

第一步,簡化所有空間

1.擁擠的電腦:滿滿的郵箱、文檔、口味繁多的音樂列表、亂七八糟的圖片......

2.臃腫的手機:過載的APP、過量的信息、各種優惠券、陌生的朋友圈、應接不暇的公眾號、不聯系的聯系人......

3.雜亂的房間:千奇百怪的收納工具、不成體系的廚房用品、過多裝飾、囤積日用品......

4.尷尬的人際關系:八卦的舍友、不熟的熟人、使壞的同事、管閑事的親戚、總與父母對抗的自己、不是自己的自己......

5.占據心靈的標簽和認知:我有拖延癥、這個肯定Hold不住、是不是針對我啊?為什么總是不被珍惜......

第二步,簡化所有圍繞著時間的生活方法

1.打造輕快的生活節奏:優化待辦事項、優化買菜購物習慣等,增加鍛煉、自我提升、關心家人的比重。

2.打造清新的的人際關系:親人戀人間適度的界限(你一定要幫下一代買房而不是去周游世界嗎?),簡潔明了的辦公室關系(大家都只做事不搞事好嗎?)。

3.打造更純粹的腦海環境:不必成為他人眼中的人,關鍵化找另一半的條件,摒棄他人看法、排除內心雜念(去做一切純粹快樂:身心倍爽的事)


三、行李箱簡化法

關于身外之物,你究竟有多少只行李箱?

1.由物及人的推理

?我相信,物質與精神的比重是平衡的。物質霸占空間、時間太多,精氣神必然不足就會焦躁;物質霸占肉體和心靈太多,人就會勢利庸俗。

人與人的最大區別是精神層面的分野。單看物品,還不足以領略人性內心深處的風景。因為商場的遍及,讓同一東西被不同人所用。由物及人,人為物提供一個家一樣的場所,物在其中散布它的磁場。

不加篩選的物品會讓你的氣息同流合污,不修邊幅的環境會讓你的心志自甘墮落。所以,你要謹慎選擇留在身邊的物品,正如留人一樣。不讓任何不屬于真愛的事物拖你后腿,掩蓋你的華光。想要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特性,就得盡可能只保留與心靈相通的物品,讓它們代替你的心聲,滋潤你的心田。萬物有靈且美,心靈相通的瞬間才會天人合一的美。


2.來做個裝箱測試吧!

分為實際裝箱(以下A)和虛擬裝箱(以下B)。

A.將你所有的物品分門別類裝起來,貼上標簽,看看它們分別占了幾個箱子?你在哪一領域箱子最多?那是讓你喜悅還是不堪重負的?開始扔箱子吧!

最終最終留下的箱子才是你理想的狀態。從此以后,左右只保留這幾只箱子數量的物品,若有淘汰,再定期補給,或根本無需再補。如有哪天你發現你的哪只箱子開始有躁動不安地撐出來的跡象,別擔心,也許你發現了真正的興致熱情不是嗎?


B.將腦海中的所有的觀念、靈感寫下來。

包括想找個什么樣的伴侶、討厭什么、每年重復的新年計劃、被別人和自己貼上的性格標簽......統統寫下來,劃掉它,劃掉它。圈住核心那僅剩的幾個關鍵詞,然后:保持心動的、攻克不爽的,或是接納它們,與之和平共處。


3.當簡化遇瓶頸時學做心靈冥想

假如你是嬰兒或諜影重重中失去身份的伯恩一樣起點全部為零,你會做什么?買什么?

又或者,你是魯濱遜在一個物產豐富的荒島,你又會怎樣開創自己全新的生活王國?


關于精神,你有多少時候是在做喜悅的事?

除了掙錢之外,應該都做自己喜歡的看重的。

家人、健康、理想的生活模式、保證經濟的事業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不是嗎?


從今往后,你只需簡化出一個最舒適的個人生態系統,這便是極簡的宗旨及奧秘之所在。

扔:請幻想一下,理想中的樣子,一一對應,有它嗎? ?衣物、男朋友、個人習慣和風格......


四,帶上你的這套個人生態系統肆意移動吧!

當你簡化了你的環境、品位、交際模式、生活習慣時,你會發現無需添加更多東西到其中。簡化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發現真我的心路歷程。用大病初愈后的感恩,發現細微之處的感動,才知我們真正需要的并不多。在繁雜虛妄的世界里,你逐漸明白自己所需,去偽存真,抵御各種誘惑。時日一長,氣場漸漸穩定,你便打造出一個縈繞周身的屬于你自己獨特的小小生態系統。那里自成體系,氣流浮動,綠色有氧。

擁有這樣一套個人生態系統的好處是,它便如武林小說里一個你隨身攜帶的芥子,不受限制。無論何時何地,你都會因系統的良好運轉收放自如、張弛有度而少有不適。無論何時何地,都如在自己地盤一樣舒適自在,闡釋真我。

從擁有自己小系統的那一天起,你完全可以做個灑脫的人,不帶物品、不帶雜念、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也可以不瞎購物、不無用交際、不重蹈惡習的覆轍,發掘熱情的所在,直到天荒地老。

記住:你有的,只是你用的。你用的,才是你的。用心感受當下!使用才是擁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