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壯士座
4日澎湃新聞,2日,河南鄭州44路公交車上設“壯士座”,鼓勵乘客勇當“壯士”,主動制止司機和乘客的沖突,坐在此座位的乘客稱自己責任重大。
重慶萬江公交車墜江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各地的司機與乘客沖突繼而釀成悲劇的新聞、舊聞,也被不斷曝光,令大家擔憂不已。此時鄭州公交車設置“壯士座”,無異于設置“壯士崗”,網友們一邊倒地為之叫好,乘客們也表示支持,認為此舉弘揚社會正能量,激發乘客正義感。
但是就產生一個問題,“壯士”由誰來當,不是誰說了算的,完全屬于乘客自發行為,乘客并沒有義務和責任來當“壯士”,如果沒人愿意當“壯士”,那么這個座位豈不是要空置?空置就等于浪費。
更關鍵的是,公交“壯士座”還可能引發法律問題。現如今是法治社會,不能只講“江湖義氣”,任何事情都要依法辦事,要講尺度,這個尺度很難把握。乘客坐上了“壯士座”,就等于被貼上了“壯士”的道德標簽,但這不是執法標簽。
如果公交車上再次發生司乘突出,坐在“壯士座”上的乘客為了制止沖突而受傷或者傷了人,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誰來承擔?公交公司愿意承擔嗎?“壯士”心甘情愿承擔嗎?于情于理顯然都說不通。畢竟,公交車上乘客流動性大,誰也不能保證坐在“壯士座”上的乘客就是調解糾紛的能手,或者專業的“擒拿手”,沒有受過專業培訓,誰能保證他們不會空有熱情而無法承擔“壯士”的責任?
公交車設“壯士座”初衷雖好,但相關法律法規要跟上可不容易,畢竟公交是公共資源,乘客沒有義務“行俠仗義”。因此筆者還是建議在駕駛位設置防護欄,在車廂內張貼文明乘車標語,提醒乘客文明乘車,切不可拿生命賭氣。如果司乘人員能夠相互理解,乘客多體諒司機,司機多包容乘客,相信類似重慶萬江公交車墜江事件那樣的悲劇就永遠不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