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黔桂線上的青春

你知道“黔桂線”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

想到剛來柳州工務段時的情景,大家在段里集中參加崗前安全、技能培訓,同事們口中的“黔桂線”聽起來挺恐怖:大山深處,沒網、沒超市、出行困難……誰要是分到“黔桂線”,算他倒霉。當時心想有那么可怕嗎,我不信!結果,我就很‘幸運’地被分到“黔桂線”了。

我的班組是宜州橋,班組于2007年成立,今年剛好是第十年。辦公室,會議室,間休房內墻有些地方墻皮開始脫落,外墻的油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掉落。在大家的一致建議下我們打算重新建設職工小家,記得上個周末我和立鋒哥兩個在涂刷外墻和大門柱子上的油漆,無意間聊起了“黔桂線”,他說:“在“黔桂線”這條線路上工作了23多年,親眼目睹了這條線路上的變化,從以前的老線到現在的電氣化鐵路,中國的鐵路的發展速度他也算是趕上了,能為鐵路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輩子活的值了”。

看著立鋒哥那幸福的笑容,可以看得出他是真的很喜歡鐵路這份工作。我很好奇,問他怎么能在橋隧工的崗位上堅持這么多年。他指著房頂上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橫幅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立鋒哥在刷油漆

以前我無數次的問過自己,我要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嗎?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夠堅持多久,我不知道我什么時候就堅持不下去了,然后卷鋪蓋滾蛋。直到這一周,我似乎發現了另一個我,那個像立鋒哥一樣的我。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來到車間橋檢工區助勤,跟隨著老師傅和師兄們一起工作。這一周的主要任務就是“激光雷達設備測試”,去南丹橋那邊利用天窗點作業。第一天起床的時間是深夜四點半,起床抓緊時間洗漱完拿作業工具上車,五點十分準時出發。出門前南丹橋班組這邊沒有下雨,天氣冷,車里開了暖氣,司機會時不時用毛巾擦擋風玻璃上的水汽。車子在山路上搖搖晃晃,一直開往大山深處,大概五十分鐘后到達目的地附近,前方的道路雜草叢生,道路狹窄,大家只能徒步扛著工具走去作業點。

接近作業點時由于天窗點時間還未到,大家只能在線路外等候。眼前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冬天的雨有點涼,一陣冷風吹來,讓人不由得打起寒顫。雨越下越大,空曠的地方找不到可以躲雨的地方,大家就這樣站在風雨中等了二十多分鐘,當時穿三件衣服基本上都被雨淋濕了。

天窗點時間到了,按標準化上道作業。空曠的大山深處只能看到線路上的信號燈在發著光。每人一盞頭燈,兩個人抬著一小節廢棄鋼軌和大錘,穿梭在“黔桂線”的深處。上道前防護員潘師傅會嚴格執行“六字令”規定,即使在天窗點內也是如此,為的是大家的安全。這是我第一次走夜路,說實話心里還是挺害怕,老師傅和師兄們都很照顧我,讓我走在隊伍中間,時不時會提醒我注意腳下安全。我和大家一起換著抬鋼軌,說實話鋼軌真的很重。師兄們說我拿紙箱就行了,干重活的事就交給他們,他們力氣大沒事。其實這句話足夠讓人忘卻被雨淋濕的衣服和山澗的一股股冷風,感覺心里很暖。

我還是會去主動和師兄們換著抬鋼軌,我知道大家都體諒我,首先我沒有權利有這樣特殊的待遇,其次是不想讓他們太累。我深知我們的工作性質,我們都一樣,師兄們只是比我早來一年或者兩年,我們都是90后,都是黔桂線上的新力量,我們應該風雨同舟,團結一心做好手頭的工作。按照測試流程,我拋箱子,有人專門拉,也有人敲擊放在路肩旁的鋼軌,就這樣一個一個仔細測試,必須確保每一個設備處于正常狀態。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明白了立鋒哥為什么能堅持這么多年,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和“態度”。這個團隊,有很多人把青春都奉獻給了“黔桂線”上的這條山區鐵路,大家的心中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維護管內設備安全和穩定”。有一群人走在“黔桂線”上,用青春和汗水維護設備安全,用行動安全生產。來到“黔桂線”我很幸運認識了這群可愛的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橋隧工”。愿走在“黔桂線”上的我們不忘初心,用青春和熱情攜手共創橋隧精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