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陳奕迅的《紅玫瑰》,除了動容于凄婉的旋律,還有一句歌詞,“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挺戳我的。
大概從小到大都是被偏愛的孩子吧,沒有經(jīng)歷過寄人籬下的茍且,也沒遭遇過勾心斗角的悲涼,所以被驕縱成了心直口快的性格。的確是有恃無恐啊,就是依仗著父母、朋友、戀人給的寵愛,變成了世界的中心似的,眼中再無他人。
年少的我只把這當作率真,對那些言詞委婉彬彬有禮的人不屑一顧,覺得他們虛偽。
其實不盡然吧。
我從未想過,這所謂的偏愛是誰給予我的,我又有什么資格對偏愛我的人肆無忌憚。
有時候想想,其實這也是所有人的通病吧。
我們過于在意給別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這本無可厚非,因為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但是那些一直陪在我們身邊的人就不是這樣啊,今天過去了還有明天,吵了架傷了心流了淚卻也無法老死不相往來,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成年人何必假意逢迎,不如直來直去來的痛快。
可是啊,沒有人會因為跟你相熟而麻痹原本敏感的神經(jīng),反而會因為在乎而更加脆弱。那些牽腸掛肚的叮囑,那些黑夜里流過的淚,那些想說卻終究沒有說出口的話語,你都不知道啊。只因為,你是被偏愛的孩子啊。
只是,這些傷痛,都只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像我看失戀三十三天里的黃小仙,仿佛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
同樣都是別人手心里的孩子,一帆風順的學業(yè)和愛情,自尊、高傲、毒舌,卻終究不知道是誰的偏愛縱容了她的成長。驕傲如她,每一次矛盾都不給對方留退路和情面,這段感情,終究分崩離析??v然她在電影最后找到了和她如此相像的,另一個自己,這段經(jīng)歷,卻足以讓她學會磨平自己過于尖銳的棱角。
還有那老友記里的瑞秋,天生的小公主,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卻也助長了她恃寵而驕的性格。多少次,對羅斯的深情視而不見,認為理所應當,甚至狠心傷害。之前覺得很奇怪,為什么瑞秋對很多男人都獻盡殷勤,卻獨獨忽略了羅斯的感受與存在?
現(xiàn)在想想,大概也是習慣了這種默默的愛意。而最后兩人重歸于好,大概也是經(jīng)歷了生活中的種種,驀然回首,羅斯依舊在那里等待著自己的公主。
做一輩子被偏愛的孩子當然好,只是人總是要長大的。
幾年前我們一個個被隱藏在寬大的校服里,馬尾辮或是蘑菇頭配上一張張清湯寡水的臉,因為爸媽看了我們的日記大發(fā)雷霆口出惡言,因為一點小事意見不合甚至離家出走。
而現(xiàn)在的我們游走在祖國的各個角落,白天化好精致的妝容踩著十厘米的高跟鞋走在大學校園或是職場。跟家里打電話都是報喜不報憂,然后一個人在夜里默默將委屈雪藏。
大家啊,真的都長大了。
我很慶幸能早一日看清那些偏愛我的人的苦與樂,哪怕只有一分的耐心也要全部給予他們。爸媽鬢角上隱約泛起的微霜,會被你暖心的電話融化,愛人眼角閃閃發(fā)光的淚滴,會被你的細心呵護風干。
其實有時候,也很不理解人們的心理。對環(huán)繞在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懶得費口舌,偏偏對那陌生人有著百般的耐心。可是啊,那些不理解你的人憑你怎么解釋都不會理解,而真正理解你的人本就不需要你解釋。
值得嗎?
所以我想用心回報那些曾經(jīng)被給予的偏愛,推心置腹只為摯友的理解,跋山涉水只為給爸媽一個擁抱。
因為即使是被偏愛的孩子,終究也是要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