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人偶心理游戲療法是一種心理輔導及心靈成長的工具,簡稱“人偶療法”MPPT。在心理咨詢、心理教育等領域正日益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介紹人偶心理游戲療法有關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于“人偶心理游戲療法”的形成過程、理論基礎、作用機制及其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介紹。
[關鍵詞]? 人偶心理游戲療法;心理咨詢技術;心理輔導
[Abstract]:Man-puppet?Psychological? Play? Therapy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and spiritual growth tool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MPPT”. In psychologicalcounseling,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fields increasingly play anirreplaceable rol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an-puppet? Psychological?Play? Therapy esearch and practiceon the basis of the game, for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 Man-puppet? Psychological?Play? Therapy", theoreticalbasis,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keywords] :Man-puppet?Psychological? Play? Therapy;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technology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1. 人偶心理游戲療法(MPPT)研發背景:
目前,在心理咨詢行業中,咨詢師在與來訪者互動過程中,常常因為潛意識龐雜的信息和語言的局限而要做大量的溝通和解釋,這對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都會產生壓力,來訪者無法輕易講述心理困擾的關鍵,以及個人、家庭中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不能完整描述自己內心異常變化,同時咨詢師缺少實用的心理輔導工具來幫助不同年齡段人士接受、理解心理輔導過程,這既是心理輔導的障礙,也是心理咨詢師面臨的挑戰。(韓旭東,孫明2010)
心理咨詢行業中,心理咨詢師一般直接提問與來訪者互動,對來訪者的心理變化進行分析與解讀,這種方式容易摻雜咨詢師的主觀判斷,同時來訪者在面對陌生的心理咨詢師、陌生環境極易產生防御心理,容易產生緊張、焦慮、不信任的心態,不容易打開心扉講述個人、家庭中的隱私,即使來訪者有強烈表達能力,但認知偏差也會導致心理咨詢師難以全面了解來訪者的感受,容易造成心理癥結判斷的偏差。鑒于上述各種因素,在心理咨詢實際工作中,需要一種可以直觀的幫助來訪者和心理咨詢師共同開啟工作,可以輔助進行心理輔導的工具。
在我近二十年的心理咨詢工作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希望能夠直觀有效幫助來訪者的進行心理咨詢,因此我在學習整合了多種心理輔導技術,研發了一套心靈成長的輔導技術及一種新型心理輔導工具——人偶心理游戲療法(Man-puppte Psychological play Therapy),簡稱“人偶療法”【MPPT】。(以下文中用縮寫MPPT)
2.MPPT理論基礎
在咨詢或工作坊的個案中,人偶心理游戲療法有效避免了語言的局限與誤差,而是,讓個案透過人偶用“內在觀想”來呈現內心世界的困惑、痛苦或沖突的來源以及解決的方向。我接觸和處理了三千多個案,進行了800余場次的工作坊探索,其中62場“人偶工作坊”,用人偶做的個案輔導達400余例,發現有時只需要運用一個小小的場域和不同的人偶,即可以充分調動人的理解與內在意象的能力進行心理輔導與療愈,效果很明顯。
MPPT在經過數百案例的實踐與探索中發現,個案運用視覺、聽覺、感觸覺將潛意識想法和感覺投射在人偶上,當案主把人偶拿在手里直接和本體連接,可以直接觸發大腦皮層相關的記憶,透過主動想象和創造性象征場景游戲的運用,透過人偶生動直觀的自我覺察,通過追溯潛意識中過往的經歷,找尋到生命中創傷的時光與事件,在有覺知的游戲中直接與“心靈對話”,人偶成為了一種實用、經驗性的工具,從潛意識到意識、從內在語言到外在表達的橋梁。有時可以把人偶擺放在桌面上,內在的人際關系即投射在不同的人偶身上,并通過人偶之間的物理空間來呈現實際人際關系的心理距離,找出深層心理的邏輯,清晰內在的糾結,仿佛游戲一般清晰直觀,來訪者在不知不覺中層層漸進,漸漸打開深藏于內心的糾結和傷痛,來訪者又常常自動引發“心靈對話”,在“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中療愈自然顯現。
我在從事心理輔導工作中,探索了大量的心理學專業課題,其中整合了多種實用有效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術,包括精神分析療法、客體關系、自我關系療法、心理創傷治療、家庭治療、催眠、NLP、家族系統排列等心理學,以及醫學、國學等眾多心靈成長的學問時,這擴展提升了我的視野和經驗,其中我研究整合的“生命智慧模型”,是借鑒了曾子著《大學》的綱目,用以表達生命成長的認知模式,并由生命的點線面闡釋了人成長的必然經歷,通過人格的成熟飽滿與自我角色感的契合度,以及心理世界的飽滿度和成熟度的相互關聯;從這個視角闡述了心理困擾的根源以及心理輔導的的意義與方向。因此MPPT認為心理輔導是引導來訪者“療愈過往,規劃未來,活出當下”的心靈成長過程。在此基礎上總結出MPPT的心理輔導技術與方案,包括:生命智慧模型、情緒圈技術、愛的療愈之道技術、心靈對話技術、探求原因的指南針技術、投射分析、創傷療愈完結技術等20余種技術,可以靈活運用在心理輔導的各個階段,并使之簡便易行。
3. MPPT作用機制
榮格曾說過:幻想是所有可能性之母,在此就像是所有的心理對立一樣,內在和外在世界被結合在一個活的聯盟內。
MPPT跟其他治療方法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容許個案創造一個對內在想法和感覺提供具體依據的世界。一個無法靠認知方法了解或化解的情緒經驗通常可以借由賦予肉眼可見的形態而獲得處理。當個案無法靠其他治療方式化解議題,或是個案困惑于他們正在感覺到的狀況或他們為什么用某種方式來行動時,可以在被感知、被看到、被聽到和被觸摸到的人偶世界里找到答案。人們有游戲的需要和渴望,以便釋放創造力、內在感覺和記憶,從而將他們帶入外在現實。療愈過往既是讓內在“未成長”的部分——“內在小孩”得以長大,讓心靈的“創傷膠囊”得以療愈。而人偶恰恰呈現了這個部分,通過自我的心靈對話,并進而完成其中未完成的事件或是情緒表達,因此具有深入療愈和成長的作用。
其次,當個案抗拒咨詢師對某些困難議題的詢問時,MPPT會比談話治療具有較少威脅性,可以使防衛軟化并減少抗拒,不靠詞語,個案的內心情節就會自然投射在人偶上。比如一個抗拒的青少年,當鼓勵她說出家庭問題時,她可能顯得有壓力和退縮,然而她卻可以不說話只用人偶來呈現家庭暴力的真實故事。
在MPPT中運用人偶象征肢體語言,它提供個案一個表達最內在想法和感覺的出口。因此,意向變成一種語言,視覺觸覺的形式取代口語表達,因而也就繞過個案的防御,表達了潛意識,同時帶來更大的改變。基于此,MPPT可以應用于擁有不同的言語、文化種族、年齡和發展程度的個體。對那些不斷說話并且利用語言來理智化逃避議題的個案,MPPT會阻止理性的心智,允許潛意識說出自己的故事,同時將身體定位于“此時此刻”。
關于人偶的心理層面解析:
3.1選擇人偶背后的心理意義:
人偶以不同的服飾分別呈現每個階段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從大小色彩上代表不同年齡段的人格發展階段。在家庭關系問題的輔導過程中,透過案主對人偶的選擇,代表自己和家人,分別體現了個人的心理年齡層面,以及人格認同層面,由此可通過案主選擇的人偶,來分析他潛意識層面的人格成熟度和特征,以及問題。
例如:一位女性選擇了具有明顯男性特征的人偶,代表她在性別認同中更傾向于男性,她說父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因此她對自己女性身份也不認同,并由此產生困擾的現象。
比如有一40多歲的女性,選擇了一個幼年期的人偶代表自己,說明她內心有一部分未成長,也是她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因此可以快速進入心理困擾的核心根源,實施輔導。
3.2人偶與婚姻情感輔導
例如:一位因婚姻關系問題來訪的女士,在呈現的家庭人偶中,看到丈夫和婆婆并排站在一起,她和兒子站在一起,他們之間相隔很遠,呈現出家庭關系的重復模式,媽媽和兒子更親近,進而呈現出夫妻關系問題的根源。
家庭關系成員之間的位置是有一定秩序的。比如:正常的家庭秩序是,父親母親站在一排,父親在右母親在左,孩子站在母親的左側,按長幼順序排列,孩子亦可站在父母的前排代表接受父母的支持,認可父母比自己大。
當一個孩子站在父母右側,代表他想要支持保護父母或代表內心有份對父母的傲慢,有時會引起父母不滿,造成與父母關系的緊張。如果一個孩子站在父母中間,代表父母關系是由孩子連接在一起,也可能呈現夫妻關系的分裂狀態。
3.3人偶與父母關系輔導
例如:一位女士在選擇代表父親的人偶,在最初她不愿放在手里,而是擺在桌面訴說對父親的感受,輔導師在引導她表達內心對父親的不滿,并接受來自父親深厚的愛之后,她愿意把人偶捧在手里并為此流下感動的淚水,之后她反饋在家中與父親疏遠的關系有了很大改變,可以擁抱父親同時一直令她困擾不解的與上司的關系有了明顯緩解。
3.4人偶與心靈成長
例如,一個高中男生呈現的人偶是和媽媽并排躺在桌上,說很累不愿意起來,分析后發現真正不愿意起來的是“內心有自殺傾向的媽媽”,孩子透過和媽媽一樣的身體姿態來代表要和媽媽一樣或是“媽媽我愿意代替你”。當輔導員把分析結果展示給媽媽時,媽媽震驚并流淚,說自己一直有想死的念頭,是為兒子才活下來。這份覺知讓媽媽有了重新好好生活的動力,兒子也放下了潛意識中追隨的愿望。透過人偶給母子都帶來一份心靈成長。
以上是MPPT中的心理輔導和創傷療愈技術可達到的心理輔導效果。
4. MPPT治療取向與治療過程
4.1設施要求
設施要求:工作室的房間20—30平米左右,要求安靜、明亮、溫馨、安全;輔導圓桌案幾,座椅、紙筆、錄音筆等;人偶教具套裝。
本套工具中的13個人偶,分別代表了人的一生的六個階段。分別是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除嬰兒期外,每個時期均有男女一對人偶組成。
1、人偶以不同的服飾、色彩、大小分別呈現每個階段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以及不同年齡段的人格發展階段。分別體現了個人的心理年齡層面,以及人格不同層面。
2、如果來訪者用人偶代表自己不同的家庭成員,我們可以由他在桌面擺放人偶的角度和空間位置關系,來分析家庭成員間關系的親疏,以及家庭成員牽連認同的問題,這些也是造成心理困擾的表現。
3、每一個人偶的胳膊和腿分別使用可彎曲的材料,或坐或站或跪或躺的身體姿態,以及或開放或封閉的手臂姿態,可呈現其心理狀態。
4.2MPPT具體應用流程的三個步驟
4.2.1? MPPT建立咨訪關系與治療聯盟
讓來訪者和輔導員心理狀態調控到適于開展輔導的過程,包括與來訪者建立連接,資料訪談,尋找現狀的關鍵點,模式分析和咨詢目標的澄清與設定,確立問題及問題的程度,輔導目標(人事)的澄清與確立,解決的趨向符合療愈之道,設定初步的輔導方案。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來訪者常常會講一個生動的故事,需要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厘清還原其中完整真實的故事,然后再構建一個全新的故事,這樣的過程也幫助來訪者有效療愈自我和規劃未來,同時每一步實施的過程都是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過程,也是活出當下生命狀態的過程,這恰恰也是心理療愈成長的核心所在。
4.2.2? MPPT輔導過程:針對性問題的療愈
向來訪者介紹MPPT,先讓來訪者放松靜心并選擇人偶。這是一個輔導員、來訪者和人偶互動的過程,共同創造一個安全的、受保護的和自由的空間,并使之形成一種積極的期待;讓來訪者知道做人偶心理游戲的方式無所謂對錯,輔導員要處在一個令來訪者覺得舒適的位置;請來訪者在完成一個關系呈現后要告知你,通常以點頭示意。
MPPT呈現來訪者內在心理:人偶可以代表自己,可以代表他人;人偶可以是一種情緒、一份困擾;一個事件、一個物品;人偶還可以是一個癥狀、一種疾病;一個希望、一份資源……等。人偶仿佛是心靈的鏡子,透過人偶對潛意識投射分析,可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進行簡潔清晰的分析、判斷;迅速厘清家庭成員彼此的關系。來訪者在場域中用人偶呈現一個關系場景,此時,咨詢師見證和尊重來訪者的體驗而不作干涉或解釋,鼓勵來訪者充分地體驗MPPT場景,并鼓勵來訪者停留在被激發的情緒中。(注意來訪者的語言和非語言線索;不需碰觸到人偶)輔導員要保持沉靜和覺察,全神貫注。
MPPT治療性干預:詢問來訪者關于MPPT場景的一些問題,把焦點放在場景中的人偶呈現的關鍵問題上;選擇使用治療性干預方案,例如創傷輔導、時間線治療、完形技術、情緒療法、認知重塑、本體治療、關系治療等,進行身心靈三個層面的輔導與療愈,并有效使用治療性語言和治療性儀式等,在MPPT中場景中更多的改變常常就會在此時出現。
輔導員用心體察來訪者與人偶的連接,協助來訪者呈現問題之間關系的牽連,連接人偶并描述感覺,針對性問題的解決,設計治療性語言,并符合“療愈之道——覺知困擾,面對真相,接受如是,放下糾纏,轉化力量,擁抱未來”過程。
MPPT重構內在場景:詢問來訪者對未來的期待是什么?告知來訪者如將人偶位置做些改變會如何?將人偶療法體驗同來訪者的現實世界連結起來:詢問來訪者場景中的事件如何反映了他的生活(鼓勵來訪者留意場景中的問題與他日常生活中模式的呈現);幫助來訪者理解MPPT場景的意義,通過人偶游戲而變為意識層面的領悟與學習。 留出時間給來訪者去體驗改變后的趨于積極正向的重構場景。來訪者完成治療之后,把人偶放回工具箱里并作完結儀式。
4.2.3?? MPPT評估總結:評估療效,結束個案。
MPPT可以單次解決1個或是有關聯的系列問題,也可多次針對一個系列問題,或是多個主題的系列問題解決,因此輔導方案可以是單次,也可以是多次,應是情況而定。通常多為單詞解決一個問題,或是3-5次解決相關的系列問題,這有效地縮短了輔導的時間提升了效率。
MPPT咨詢療效的評估可以直接進行,它通過來訪者主觀評估與客觀數據相結合進行,能夠直觀的評估相關輔導效果。比如:可以對來訪者解釋,假如內心情緒是0-10分,0分是很平靜,10分是非常傷心(或是焦慮、抑郁、憤怒等情緒),你現在是幾分?在輔導之后再詢問,那么現在你的情緒是幾分?通過前后對比,可了解內在的緩解和輔導效果。
也可以通過對正向資源或是能力的評估來了解其中的效果呈現,比如:剛來時,你對自己的信心是幾分?通過咨詢和輔導之后,你對自己的信心有時幾分?在前后的對比中,即可了解來訪者的改變,以及咨詢效果的評估。
這種評估簡便,易懂,能夠被來訪者方便自我評估,也讓咨詢師能有效評估咨詢效果。
4.3MPPT的應用價值和領域
MPPT在心理咨詢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它讓心理輔導過程像游戲一樣簡潔有效。MPPT的專業版課程包括三個階段共12天的專業輔導技術的學習,教授具體應用流程及技術和理論等。
MPPT的應用人群和領域
1、MPPT這樣一種簡單易行的助人助己的實用工具,易于各年齡段人士的接受、理解和使用,簡單的快速直接深入心靈,有效的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困擾問題也可以進行個案輔導,運用于學校團體,企業員工的團體輔導。
2、MPPT既可以用于自我的心靈成長和療愈,也可以用于專業心理輔導的創傷療愈等,快速建立分析心理問題的思維模式,形成自我的療愈經驗。
3、MPPT適用于初學者和擁有一定經驗的心理輔導員;學校心理健康輔導老師、專業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師、婚姻輔導師、律師、教育工作者/醫務人員社會等。
用于身心靈成長性輔導:對個人可以緩解和消除長期困擾心靈的問題、情緒問題、幫助修復心理創傷,有效促進個體身心靈成長、心智圓熟。可以深入的探索人格,身體、心靈、精神層面的成長療愈之道。
改善關系層面的問題:改善內心與父母關系、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建立新的關系模式;改善情感關系、溝通模式,治療婚姻中關系性創傷等;改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
總之,人偶心理游戲療法是一套簡單易懂,便于操作的實用性心理輔導工具和自我心靈成長技術。MPPT給心理咨詢師極大的自由和創造空間,它讓心理輔導如游戲一般簡單,易行,它的直觀,可視化、游戲式的特點,正被廣泛用于專業心理輔導、個人身心靈成長、心因性疾病探索、學校教育等各個領域中,它未來的應用領域必將非常廣闊。
人偶心理游戲療法一套簡單有效的心理咨詢技術
李莉 山東一泓健康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BertHellinger. (2003). 愛的序位.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BertHellinger.(2003).誰在我家.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時曉霞, 崔銳銳,李碧江.(2013).家庭系統排列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理論前沿,1(9): 108-108.
韓旭東,孫明.(2010).一種有效的心理咨詢技術—沙盤游戲療法.青少年研究, (4): 102-104.
李江雪,申荷永.(2004). ?沙盤游戲療法的理論與應用.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4(3): 6-9.
李中瑩.? (2012) .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唐小庭,吳光路. (2013).從內隱學習視角看國學教育的有效途徑.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9(1): 34-36.
Virginia SatirJohnBanmen.(2007).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楊明娟.(2008).薩提亞治療模式簡介.社會心理科學,23(1): 112-115.
張美珍, 徐建剛,李琳娜.(2014).簡快身心積極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其邏輯關系之剖析.價值工程, (2): 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