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完《管理者的條件》、《踐行德魯克》后,梳理了成就一流工作的4條職業指南。
? ? 一、如何知道時間用到哪了?記憶不可靠,記錄才可靠。
“腦力勞動者取得成效的第一步是記錄時間的實際使用情況?!?/blockquote>艾力在《你一年的8760小時》中介紹了“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原理是: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17個醒著的小時,按半個小時劃分,將時間分為34份,就有了34枚金幣。每天晚上數一下金幣是怎么花的,一天的時間,都干了什么,高效與否,一目了然。
他的時間是按半個小時劃分記錄的,如果單靠記憶回顧,根本想不起來時間是如何使用的,所以必須靠“記錄”。有三點需要注意:
1.通過記錄分析工作分類,把握住用于重要工作的時間。
2.制造出大塊時間(黃金時間),爭取用到極致。
3.防止時間被剝奪,被看不見的力量浪費。
想起《奇特的一生》中柳比耶夫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真NB!趁熱打鐵,說干就干。從今天開始記錄本周的時間使用情況,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記錄方法。
二、決策該從什么出發?不是事實,而是意見。
在我們行動之初,什么都要做出決策。決策的質量決定行動的質量。也就是說,能否卓有成效通常取決于決策的質量。
如何提高決策的質量?抓住3個點:
1.關于決策的基點,不是決定你明天要做什么,而是為了創造明天,或是明天做出決斷,決定你今天做什么。
2.關于決策的重點,是集中于重要事項。
3.關決策的出發點:
“通常都認為決策首先要尋找事實,可卓有成效的人都知道,不能從事實起步,而是從自己的意見開始。”我們做決策要了解情況,掌握底數。這個“底數”通常被理解為事實、現狀。實際上,“底數”還包含相關各方的反應和意見。
因為,在收集事實中,所遇到的意見和評價標準各不相同,所認識的事實也有出入。重點在于搞清別人與自己怎樣不同地看待現實,并發現了什么問題,通過多視角的觀察,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從而統一思想和行動。
三、目標該怎么設定?不只取法乎上,更要鮮明具體。
“目標設定的難度不在于決定這些目標是否必要,而在于決定如何去設定?!?/blockquote>我們常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對目標,首先要提高設定的基準,因為起步的標準太低以后也不可能變高。
這樣遠遠不夠,還要讓目標成為看得見的具體事物。
比如,問“你今年的目標是什么”,答“讀很多書”,這樣的設定就不具體。目標應該在經過一段時間后,能判斷是否達到,可以衡量和檢查,如“每月讀5本書”。這樣,目標越鮮明完成的可能性就越大。關于如何達到“每月讀5本書”,就是計劃的內容。
四、如何提高計劃的行動力?不是日程管理,而是今天做什么。
“我們總是制定關于明天行動的決策計劃,或許做起來很愉快但毫無意義?!?/blockquote>記事本或工作清單上,明天的欄目常常這樣寫: 10:00—12:00“拜訪XX”, 15:00—17:00“會議”,這些只不過是日程的羅列,其他人也可以幫著做,但計劃只能自己制定。
應該把一周內每天幾點到幾點的時間使用情況寫清楚、具體,如周三10:00—11:30“找XX收集情況,重點搞清XX問題,撰寫下周XX會議的提案”;20:00—22:00“讀《XX》書XX章”。
計劃是為未來重要的工作做時間保障,雖然中途會更改預定的情況,需要不斷地修正,但計劃還是應該制定的。
然后就是行動,完成計劃的方法就是從小的行動開始日積月累,這也說明,制定計劃的關鍵就是要寫明“小的行動”。
通過微小行動的積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接近目標。
那么,行動起來吧!
文/四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