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
我聽到的那些旋律
[時光就像一面明鏡,過往是鏡中的影子,它真實在,卻又無法觸摸,將懷舊的人永遠鎖在回憶中。]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
一首歌
當年,我愛過一個女孩子,她是周杰倫的迷妹,我攢了三個月的零花錢跟她去看一場演唱會。在狂亂的熒光棒海洋中,她喊啞了嗓子。隨著演唱會漸入高潮,看著她那有氣無力的嘴翕張著,二話不說,我就吻了她。
旁邊是響起的是人群的歡呼聲和周杰倫那一首《回到過去》。分開多年,至今,每當我聽到這首《回到過去》,腦海里還是回蕩起她那小心翼翼而又深情的吻,和她不知所措的臉龐。
是不是在你的記憶里,也有那么一首歌,會帶你回到過去呢?回到青澀的校園,回到淅瀝小雨的操場上,回到那個騎自行車的下午。潮濕的,清澈的,一觸就破的味道。
你會不會偶然有一天,你在街上、商場里、書店……耳邊突然想起一首老歌,這首老歌熟悉的旋律會夾雜著復雜情感,像海邊的風,撲面而來,卻直達心底。
甚至是具體的一個人或一件事,讓你短暫地流連忘返。當你回過神來,你好像又在記憶里,走了一遍。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那些懷舊音樂里的魔力吧。
- 01 -
-Huliao開始-
多少歲你就開始懷舊了
何為懷舊?張學友?羅大佑?梅艷芳?葉麗儀?標準是模糊的,是因人而異的。我所說的“懷舊音樂”,對每個人來說,它的內容都不一樣。有人是鄧麗君,有人是周杰倫,有的人可能是薛之謙。
除了歌手與音樂本身,音樂媒介也可能會成為你懷舊的對象,90年代初,有一盒磁帶那是一件驕傲的事情,后來開始數字音樂了,MP3 CD 以及DVD,再后來就是網絡音樂了。如今,你還記得你的第一臺MP3現在在哪里嗎?是不是滿滿的懷舊味。
心理學家認為,跟成年之后相比,我們的大腦與我們在12歲到22 歲期間所聽的音樂維系得更加牢固,而且這種維系不會因為年歲增加而減弱。
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科技三定律里說: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3、任何在我35歲之后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綜合這個時間段來看,12到35歲是一個黃金時段,特別的25以前的我們。在這個階段,由于青春期生長激素的泛濫,我們滿載著各種激蕩的情緒,一旦某首歌觸動了我們的情緒,即與神經系統產生聯結后,我們就會創造出一種深刻的記憶痕跡。
換句話說,那個時期聽到一些音樂,就成了這些激蕩情緒下的背景音樂。比如,第一次戀愛時,你既緊張又熱誠,專屬于你們愛情那首飲歌,無論你日后與別人換了多少首飲歌,都不及初戀時的深刻;畢業時,同學們淚流滿面地唱著的那首驪歌,在你記憶中也會特別深刻。
如果你有幸,第一次聽《同桌的你》正是你的同桌推薦的,那這首歌就會承載著所有關于他/她的美好回憶。
這首你心底的懷舊音樂,之所以會成為你心底的那首歌,因為那是陪你度過的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 02 -
-Huliao有魔力-
那些藏在懷舊音樂里的魔力
音樂心理治療學家認為,音樂的刺激可以調節人的大腦網狀結構 、大腦邊緣系統、大腦皮層 、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生理性變化,從而達到調整情緒的作用,人們往往能從中找到慰藉感。
在《音樂感知的科學》一書中,作者丹尼爾?列維廷提到,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所聽的音樂從根本上是與我們的社交生活交織在一起的。
對此,他進一步解釋到,我們聽著的那些與朋友或者周圍的人有關的音樂,會把這些音樂看作歸屬到某個社交團體的途徑。這種做法把音樂融入了我們的身份歸屬感之中。
”正如我上文提到的初戀、集體情、同桌友誼,這些社交生活都能讓我們獲得歸屬感,這就是懷舊音樂帶給我們的慰藉感。
再具體化,當在現實遇到矛盾和沖突時,比如工作的不順,戀愛婚姻的矛盾等,我們往往感到無助,缺乏安全感,就會有意無意地通過懷舊來獲取心理上的安全保護。在心理學層面來看,這樣的懷舊舉動其實是一種心理防御,使我們暫時性地回避當下的壓力,紊亂的情緒得以調節。
這樣你就更能明白,為什么放著復古音樂的文藝小店總能給你一種很慢很放松的感覺,聽著過去有著你記憶的歌心態也平和得多,懷舊音樂往往能讓人把快節奏的心態平穩下來,并在平穩過程中重新調整步伐,獲取新的能量。
因為未來未知,過去才是安全的。安全里的慰藉感與安全感才是獲得你內心肯定的,我們無法從行為上去否定它。
- 03 -
-Huliao治愈-
你也被懷舊音樂治愈過
而《心理科學最新動向》某研究報告更指出,懷舊情緒有助于改善健康,提高自信心,增強社會關系,使生命更有意義。
科研小組在研究過程中對英國、中國和美國學生進行了有關測試,包括撰寫和閱讀文章,勾起童年回憶等方式。結果顯示,勾起懷舊記憶的人在接受測試之后比回憶起普通事件的人更快樂。
懷舊音樂作為類似的方式,也能起到這樣的積極作用,而這個對象,正是我們。
比如,對于廣東地區的90后來說,港樂無形中承載了著他們的青春記憶,暫且不說李克勤在我是歌手中幾乎首首粵語經典,引發一股懷舊暖流,就是被看作膚淺的Twins組合,年初的演唱會也讓粉絲們感到得老淚橫流。
而像樸樹、老狼等一批被綜藝節目90年代民謠歌手重現舞臺時,粉絲甚至是圈里人,往往能在他們的音樂中找到過去純粹的記憶,給人心以鼓舞,讓人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信念。
不知道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這么一兩首歌或者一兩個歌手,以這樣的方式給予過你力量?其實這就是過去于我們每個人的意義,它不是用以沉迷,而是更好地面對現在和未來。
此外,懷舊還是一種人類普遍具有的社會情感,它不像記憶,是一種冷加工,懷舊是一種熱加工,是經過現在的情感投射對過去有選擇、有過濾的加工,這種過去其實并不一定是真實的、客觀的。
人在懷舊的時候,基本都是以自己作為主角,是自身積極卷入式的情感。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過去總是好的。
其實不只是老歌,還有老電影、老照片等等。終歸來說,因為孤獨。人長大了,要應對的生活事件更多,被自己的責任套牢,被自己的欲望捆綁,不再有往日的同濟情深,相濡以沫,路,都越走越孤獨。
- 03 -
-?End感謝您的閱讀-
?Reference
吳繼紅, & 萬瑛. (2006). 音樂治療中的情緒與認知.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3), 105-108.
沈靖. (2003). 音樂治療及其相關心理學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 26(1), 176-177.
.江俊. (2010). 音樂對心理壓力和生理反應的影響.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3), 56-60.
機器之心. 我們為何最喜歡懷舊音樂?——神經系統告訴你.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6, from http://chuansong.me/n/701646
[文丨Olivia、紅貓]
-編輯丨樺璃、涵叔、LLL-
本文由互撩原創出品轉載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