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老鄉。"遠離父母和家庭外出闖蕩的人,都有著深深的老鄉情節。第一次真正體驗到有老鄉的滋味,是在徐州賈汪的軍營里。
七九年底,我們十多個插隊知青和當地農民的孩子,從東山鎮出發,由一輛軍用卡車送到火車站,再乘一夜車火車前住徐州。我們之間原本大多不認識,在火車的臥鋪車廂里,鄰座的小家伙們開始相互介紹,我叫什么,你從哪個大隊來,你們那邊的誰誰誰認識不?他是我同學……話題越說越近,感覺越來越熟,睡在上鋪的我,把方方正正的背包懸掛于我的鋪位和對面鋪位之間,四角捆綁在鋪位的欄桿上,兩人玩起了撲克牌。
新兵連位于賈汪荒禿禿的山凹里,一到部隊我們就被分配到不同的排、班中,剛剛認識了十多個小時的伙伴們還未熟悉就被拆離。新兵們大多來自三個地方:上海、南京、合肥,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城市兵。
那個特殊的年代,"城市兵"成為比較時髦的專有名詞,說的是他們有點文化,有點嬌氣,有點聰明,也有點居傲不羈,所以這詞兒不太褒義。
說來有趣,我們十多個來自南京的新兵,約有三分之一擔任了各個班的副班長,也許是部隊首長在布局前已悄悄查看了大家的出生背景和個人履歷,因為我們有不少知青來自軍人家庭。新兵連條件比較艱苦,大冬天的沒有床全都打地鋪,鋪蓋下面僅僅鋪墊一層稻草,睡在鋪上硬綁綁的感覺還有點兒涼,好在我們年輕氣盛火氣正旺。
白天的訓練十分辛苦,起步走,正步走,立正、稍息、一二一,站姿、立姿、學敬禮,反復練習嚴格訓練不能馬虎。到了晚上學條令、唱軍歌也是忙的不亦樂呼。我們位的房子是個禮堂一樣的好大一個通間,在鋪位上我們四處搜尋還經常找找自己的老鄉,找見時遠遠地四目相望彼此招手相互問候一下,心底里默默地告訴自己:我不孤單,在這里還有老鄉。
與來自另外兩座城市的新兵喜好打打殺殺不同,我們這些老鄉星期天經常會仨仨倆倆湊在一起談談天,說說地,聊聊趣聞趣事,也講講知心話偶爾發發牢騷。轉眼來部隊已過一個多月,春節就在眼前,我與老鄉們聊天時感覺這里的業余生活有點枯躁單調,僅有的文化生活就是看電彩、唱軍歌,就提議由我們南京兵來策劃、編排一臺迎新文藝晚會。始料不及的是,我這一提議立刻得到老鄉們的積極響應,也許大家都確實感覺到新兵生活的緊張和壓抑,紛紛鼓勵我搞出一臺晚會,還眾口一詞地說只要我開口,愿意登臺獻藝,能唱歌的唱歌,會彈琴的彈琴,什么都不會的就跟著演小品。
? ? 說干就干,為了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活躍一下緊張忙碌的氣氛,我真的動手開始策劃,分頭找各位老鄉,了解他們有哪些文藝特長,愿意表演什么節目,每天晚上熄燈后,鉆進被筒里打看手電寫完了一出小品。就這樣,在老鄉們鼎力支持下,短短幾天里我們拿出了一整套新兵連迎春晚會方案,滿懷信心地交到連里,恭恭敬敬地交給了連隊首長。遺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交出去的方案如石沉大海遲遲沒有回音,直到三十八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蒙在鼓里。
? ? 晚會弄不成,我們自找樂趣。在部隊里同城老兵的幫助下,春節放假時,我們悄悄走進遠離營房的松樹林,給軍裝軍帽綴上領章帽徽,提前拍好已成為一名正式軍人的軍裝照,準備饌等到新兵連一結束,就把照片寄給家里和同學朋友。當我們握著手槍拍興正濃時,一位擅長逗樂搞笑的老鄉忽然把棉帽護耳翻開一半,敞開軍大衣披在肩上,雙手高高舉起自動步槍佯裝敵軍投降闖入相機取景畫面,給我們留下一張珍貴的搞笑照片。那個春節,雖然晚會沒有辦成,但我們在小樹林里的舞臺上,出演了更加精彩的小品。
? ? ? ? ? ? ? ? ? ? ? ? ? ? ? ? ? ? ? 2017.7.2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