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二十七篇 為政第十一則

1、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傅佩榮原文

孔子說:“熟讀自己所學的知識,并由其中領悟新的道理,這樣才可以擔任老師啊。”

傅佩榮:從舊東西看見新價值

“故”是指過去學過的知識見解。像我們讀《論語》,它是很舊的經典了,但是每讀一次,都能獲得新的心得和想法。因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自己的生活經驗也在變化,這時特別需要“溫故而知新”。

黑格爾說過一句話:“人類從歷史上只學了一個教訓,就是人類從歷史里面沒有學到任何教訓。”歷史的錯誤不斷重演,這只能說人性尤其基本結構。人有自由選擇的能力,怎么可能完全不犯錯誤呢?

把經典當做心靈的量尺。“溫故而知新”很重要,每個人手邊都要有一些經典。經典之所以能讓我們一再閱讀,是因為它具有深刻的智慧。重讀經典時,可以衡量自己過去的理解,再檢驗自己現在的程度,把經典當成量尺,估算自己心靈成長的高度。

心得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認為有幾層意思,可以理解。

首先,“溫故而知新”強調“溫故”的重要。現在很多人都只接受快餐文化,手機、電腦、電視,到處都是海量信息,大家拼命地搜尋新鮮資訊,唯恐一不小心自己就out了。沒有時間看書,沒有時間思考,更沒有時間去“溫故”。所謂“貪多嚼不爛”,大多數的信息都只是過眼云煙,手機、電腦、電視一關,腦袋里空空如也。

其次強調“知新”,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現”不反復溫故,又豈能知新?我練太極感受是,一套拳,反復打,每次都有遺憾,好容易有點感覺,以為對了,誰知道過一段時間,發現還是錯的。就這樣在不斷的重復中,不斷發現錯誤,不斷的進步。我想學習,讀書也是一樣的。同一本書,會因為讀者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心境,而有不同的理解。“常讀常新”就是這個道理吧!

再有就是“可以為師”,初讀,覺得當老師原來“溫故而知新”就可以,這么容易呀,再讀發現真的很難吶。因為老師常常教一本書要教一輩子,天天炒剩飯,怕是很難再有激情和新意。但是就算是將書倒背如流,就可以把其中的道理跟學生解釋清楚,讓學生得以理解,并且運用于實踐嗎?恐怕不一定。有些老師講課,晦澀難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能了解皮毛就已經不易了;有些老師自己明白,卻是“茶壺里煮餃子”很難讓學生明白;當然也有些老師可以做到溫故而知新,旁征博引,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領會。記得我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是個年輕人,就曾經嘗試用戲曲,分解角色朗讀,甚至分演角色等形式上課,幾十年過去了,這些課我還印象深刻。

最后,即使不為人師表,我們仍然需要做到“溫故而知新”。許多書都是值得一讀再讀,尤其是經典,思考才能沉淀,才能變為自己的知識。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歷,就會有不同的收獲。

? ? ? ? ? ? ? 2016年4月13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弘丹參考的是傅佩榮老師的《細說論語》,綠窗幽夢參考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編會每天推送一則論語...
    弘丹閱讀 1,757評論 0 5
  • 今天學習論語第二十七則 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熟讀自己所學的知識,并由其中領悟...
    讓文字溫暖心靈閱讀 364評論 0 0
  • 一年一度,也是西方國家最盛大的節日,“圣誕節”,馬上就要來臨了。在不知不覺中,身邊的大街小巷,商場飯店都被籠上了一...
    瀟華1閱讀 171評論 0 0
  • 墻墻我要吐槽南苑操場太陽曬久了有股農藥味,是操場的問題嗎
    玉璇家的小紅豆閱讀 135評論 0 0
  • 眼角有疤,卻無損于我的觀察力,我分明看到他們臉上一閃而過的憐憫。 上一節 | 本性難移(1) 返校復學那天我選了頂...
    蔣薰然閱讀 410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