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夜,三歲兒子哭鬧,一巴掌打掉了我的眼鏡。爸爸怒吼:“我就應該打你一巴掌,讓你嘗嘗被打是怎么什么滋味?看你還打不打媽媽!”
??? 兒子哭得更大聲了。
??? 某天吃飯,兒子不肯讓我吃他的菜,我一扭頭,隨口就說:“哼,一會兒我做的肉丸蒸好了也不給你吃!”
??? 兒子愣了!
??? 這樣“以牙還牙”的例子在事情生活中很多,并且很多披上了教育的外衣!
??? 這個邏輯乍一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 你讓我感覺很糟,那么我就讓你也嘗嘗同樣的感覺,這樣你就知道我的感受了,然后你就應該會幡然悔悟,主動改正。
??? 可是事實呢?
??? 改個鬼!
??? 我體會過被這樣教育時的感受,滿滿的的羞辱、驚嚇、委屈、難以置信,哪還能體會到對方的良苦用心呢!滿腦子只有一個想法:
??? 他是故意的!
??? 這樣對待別人或被這樣對待的類似事情你有碰到或看到過嗎?
??? 那么什么才是換位思考、同理心呢?
是指:你可以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的感受、思考和解決問題,能體會對方的情緒、理解對方的感受,而并非像上面例子中那樣要求對方站在你的立場,體會你的感受。
??? 那么碰到上述情況,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 先接納情緒,再糾正行為!
??? 爸爸可以說“爸爸看得出來,你現在很生氣,氣的都想打人了,爸爸理解你的感受,也知道你不是故意想打媽媽的,那么我們做什么能讓你現在感覺好一點?”
??? 等孩子冷靜下來,再糾正行為。
??? 媽媽可以說:“看起來你真的很喜歡這道菜,你的菜你可以決定分不分享,我的肉丸蒸好了之后,我愿意分享給你吃!”
??? 用行動作出示范。
??? 切忌情緒不等于行為!
換位思考,學會同理心,先關注對方的感受,才是有效的處理策略!
先連接后糾正,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一個同理心的小視頻送給大家:
同理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