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我喜歡游歷各地的著名寺院:北京雍和宮、杭州靈隱寺、鎮江金山寺、揚州大明寺……各大禪院都是游人如織,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但其中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恐怕屈指可數。很多人說,中國是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度,應該不假。
雖然佛教從東漢時期就傳入中國,也一直在中國擁有最大的影響力,但更多時候是擁有數量龐大的拜徒,而不是信徒。至于中國缺乏宗教信仰的原因,筆者認為是,因為中國社會很早就建立起來一套基于儒家文化為根基的思想體系和行動指南,這在很大程度上占據了宗教在社會中應有的地位。
中國人不信教,不代表中國人不拜教,只是中國人拜教多是出于功利性的交易目的。比如,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教”,完全是為了忽悠人民群眾起來跟著他“鬧革命”,跟上帝沒有幾毛錢關系。那些走進廟宇寺院磕頭燒香的人,大多也是如此,只是為了求功名、求姻緣、求長壽。要不然,誰會爭著搶著趕在每年的第一時間進廟里燒頭炷香。
說的直白一點,這就是跟佛的一場赤裸裸交易。我給你燒香,你保我幸福。令人諷刺的是,那些混跡黑社會的大哥們是最喜歡拜觀音、拜關公的。如果觀音菩薩和關老爺有靈,會保佑這樣無惡不作的人嗎?但他們并不這樣想,他們認為我天天給你燒高香擺供果,你當然得保佑我了。這不僅是一場交易,還是強買強賣的交易。每每想到這些,我都替觀音菩薩叫委屈。
我并不信佛,但到寺院里我也會拜佛,也會往功德箱里扔幾塊錢,但從來不許愿,不圖某種交易,只是出于心中的敬畏。相比于交易式地拜佛,我更希望去認認真真地讀點佛經,了解一下佛學,不是當作宗教來信仰,而是作為人生智慧來學習。
近段時間,興趣原因,認真讀了一遍《金剛經》。整部《金剛經》,釋迦牟尼佛都在跟弟子須菩提(《西游記》中孫悟空老師的原型)講解佛法之道,其實也是在講解一種人生智慧。這并不奇怪,因為《金剛經》的全稱就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般若就是智慧。作為非佛教徒讀這本經,也可以受到不少啟迪。
以我個人粗淺的理解,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強調了成為如來就要“善護念”、“不住相”,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佛祖的意思并不是說,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空的、無意義的。佛是最講辯證法的,所以《心經》才會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的本意或許是在告訴我們,要放下執念,放下才會萬般皆自在,而這種執念就存在于“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中。
說白了,就是在生活中,要學會不執著、不糾結。很多時候,我們都將執著當成一種美德,但如果過分執著,甚至到偏執,就成了痛苦甚至災難的根源。一個人罵了你一句,過去了就過去了,既放過了自己,也饒恕了別人。可如果執念叢生,老是想著要報復回來,往往就會帶來災禍。追求事業和愛情,本來也是美好的,可如果陷入執念,歷經苦難依然求不得的時候,還不能放下執念、放過自己,要么就會產生怨天尤人的嗔念,要么就會陷入求不得的痛苦深淵。
佛是悟道之人,是無上智慧的最高象征。我們要做的是向佛學習智慧,而不是與他老人家談一場交易:我給你燒個高香,你保我考上大學。佛要是如此好收買,還會放棄王子的地位出家修行嗎?更為諷刺的是,佛是希望你放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你卻還來要求佛保佑你長命百歲。你說,你這樣做是不是讓佛也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