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之后,知識付費進入全面升級的階段。無數打著知識管理招牌的自媒體們相繼蜂擁而至。一時間,《xx天知識管理訓練營》、《xx天閱讀寫作課》、《xxx教你成為閱讀達人》……漫天遍野,叫人眼花繚亂。
如果你也有過同樣的經歷就會發現,開始的一段時間,每天的努力和付出,會讓自己產生一種“我進步很大”的錯覺。
可沒過多久,課程學完了,幻覺也慢慢消失無蹤了,你才發現——怎么自己好像還是沒有多大改變呢?難道還是輸入的太少了?還是這個課程其實根本就沒什么用?
在這種必然會出現的困擾當中,你開始懷疑——懷疑所學到的東西有問題,懷疑所學到的方法有問題,更懷疑那些以知識之名掠奪你錢財的“大忽悠”們有問題……
可事實上,真正有問題的其實是你自己。
邏輯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動力因”;即促成最終結果的原因。
動力因分為“主要原因”和“客觀原因”。而對于最終結果起決定性作用的,永遠是主要原因。
這就好比一個優秀的吉他手,即便拿著一把劣質的吉他,也能彈出令人心潮澎湃的旋律;可你如果反過來,給一個拙劣的吉他手一把絕世好琴,最終也只能是暴殄天物。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以下,為什么你總是處于低水平建設?
1.給自己營造學習的幻覺
很多人需要的并非學習質量,而是正在學習的“感覺”。
通常的很多人在剛剛進入學習狀態時,都會經歷下面幾個階段:
I.頓悟期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許多牛逼的自媒體;
他們居然動動手指頭就可以月入十萬;
而我打了十幾年的游戲,每個月卻只有2000多的收入;
突然覺得自己就是條臭咸魚;
但我是條永不放棄的“咸魚”,我要翻身;
所以我花錢很多錢,報了很多的課程;
……
II.興奮期
我正在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上;
我是勤奮的,是刻苦的,是有上進心的;
工作之余,但我還是會忙里偷閑的學這學那;
我感覺自己進步很快,過不了多久就能比肩那些知識大咖;
我會變成牛人,然后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哦
……
III.冷靜期
我怎么發現自己似乎沒多大進步呢?
我“努力”了這么久,究竟學到了什么?
為什么我還不能清晰準確的表達?
為什么我還不能輸出被普遍認可的內容?
為什么感覺自己依然處于邏輯混亂的狀態?
……
IV.墮落期
我已經很努力了,很勤奮,很上進了
可為什么沒有出現我所期待的效果;
可能我本來就不是學習的料;
但我“努力”過也“嘗試”過了;
我夠對得起自己了,雖然我依然一事無成
……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些陷入低水平循環的學習者,本質上都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追求學習的感覺。
因為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刺激到了他們的大腦內部的神經元,導致其產生了難以忍受的焦慮感。而緩解這一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學習環境”,沒事兒就泡在里面一段時間。
于是,在外界看來,他們確實很刻苦,很勤奮,很上進。久而久之,連他們自己也會相信自己很刻苦,很勤奮,很上進。
可幻覺總歸是幻覺。脫離腳踏實地,神馬都是浮云。這就像是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所有的僥幸,都會被殘酷的現實撕個粉碎。而這種情形最悲催的地方在于——他們甚至都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2.沒想清楚自己想要學什么
導致這一現象的第二個原因,是很多人其實并不清楚自己想要學什么,適合學什么,擅長學什么。只是因為受到外界刺激而一時的導致頭腦發熱,然后就沒頭沒腦的地胡子、眉毛一把抓,弄得自己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李笑來老師的公眾號“學習學習再學習”——第一個“學習”是動詞,第二個“學習”是名詞,第三個“學習”又是動詞。
他的意思是,你必須先掌握“學習”的方法,然后才能更加高效的“學習”。
可問題是,如果你打心眼兒里沒搞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習,需要達成怎樣的目標,只是一頭扎進學習的海洋里胡亂撲騰,就很容易搞得自己筋疲力盡,茫然失措。
無論你學的是什么,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除非,你能從心眼兒里把學習本身當做目標。你只有對自己的未來有一條相對清晰的主線,并順著這條主線持續摸索,才能從那些五彩繽紛的信息中,挑出最適合自己的知識。
3.不愿面對挑戰
很多童鞋在好不容易入門之后,就會選擇滿足現狀而拒絕繼續進階。原因很簡單,他們累了,想要小憩一會。
可僅僅是“小憩一會”倒也沒什么。畢竟古人有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門兒苦差事,從古至今皆如此。那些倡導快樂學習,甚至認為如果學習這件事兒不快樂就失去意義的“導師”們,要么是純粹的騙子——他自己都做不到;要么就是喜歡拿特例說事兒,以便于忽悠那些萌蠢無知的吃瓜群眾。
可問題在于,多數人一開始可能真的只是想要“小憩一會”;但不久之后,他們就會喜歡上這種“小憩一會”的感覺,于是就不由自主的從“小憩一會”變成“多憩一會”;然后邊休息還邊找各種各樣的借口麻痹自己,最后就會演變成為一直這么“小憩下去”。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我們不思進取。畢竟,學習本質上就是通過不斷否定之前的自己,并以此取得進步的過程。而人類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決定了我們應當盡量避免、甚至杜絕這種可怕否定。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是有“帶寬”的,而外界對你的持續否定會產生難以控制的負面情緒;而當這些負面情緒有增無減到一定程度,就會在無形之中增加大腦的壓力,嚴重時還會導致帶寬崩潰。
因此,大腦對于拒絕外界刺激的拒絕態度,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堅定——至少我還從未見到過,有誰能喜笑顏開、嬉皮笑臉,喜氣洋洋的欣然接受外界對自己的否定的。
但正如前面所說講。你之所以會否定自己,是因為你確確實實比以前進步了。因為一個人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持續學習、改變的動力。如果一個人剛剛開始取得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成績就心滿意足,志得意滿的話,那他就很難再有繼續前進的欲望。而一旦他就此停止進步,就和之前沒有開竅的自己沒有多大區別——最終,還是會陷入低水平建設的陷阱中。
4.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羅胖在第四季邏輯思維的某一期節目中,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還真的很少有什么事情,是你堅持下去卻沒能夠做成的。”
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然后拿自己的所謂的“經驗”反駁這一論斷。認為那些取得滿意的結果的人,只是“隨機漫步”理論中的極少數。并不具備參考價值。甚至,即便最終的結果如你所料,也不能證明結果和前提之間存在必然關系。
這種反駁看起來有理有據,甚至會俘獲一部分立場不夠堅定的人。但如果你能發現該論斷背后真正的邏輯,就會清楚他們為何如此消極。
我們且不論這種“經驗之談”背后,那些數量稀少且魚龍混雜的數據,是否能夠作為嚴格意義上的“樣本”支撐這一論斷。實際上,真正讓他們產生消極思維的是這樣一個事實——多數人對于進步的理解是呈“線性分布”的;類似于是我們走在梯段上那樣一步一個臺階,每一步都有明顯的改變,每一步都與我們的成長一一對應。
可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卻是呈“冪率分布”的;也就是說,起初你會經歷一個較長的平臺期。在這個時期中,雖然你總體上處于上行階段,但這個上行的趨勢并不明顯,乃至于你甚至感覺不到進步的存在。
只有當你逐漸積累到一定程度,跨過“從0到1”的那個坎兒之后,這條“成長曲線”才會呈現出一個明顯到讓你瞠目結舌的變化。而這種由量變引發質變的“進步”,實際上已然演變為“飛躍”了。這其實就是“復利”的過程。
相信上面這些概念(進步、成長、線性分布、冪率分布、復利)所有擁有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夠很好的理解,甚至消化。可最終卻只有少數人能夠將紙面上的理論通過實踐變為自己的經驗。原因就在于,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堅持,是多人都不具備的。
不信你可以向周圍掃一眼,看看有多少人能積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所做之事;又有多少人處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7天打魚,一天篩網”的狀態。就會明白,為什么只有少數人最終能夠從重復的低水平建設成功突破。
最后,讓我們來總結一下:為什么你總是處于水平建設?
1、只關注學習的幻覺,不關注學習質量;
2、沒頭沒腦的見啥學啥,卻從我想過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3、足于重復簡單的事情,拒絕主動進階;
4、“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缺乏堅持下去的恒心。
最后,我想說的是,由于筆者目前還沒有真正走出低水平建設的誤區,只是意識到并致力于改變現狀。所以目前的我,只有提出問題的能力,還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資格。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內容都是筆者結合自己過往失敗的教訓總結的經驗之談。希望可以對和我一樣想要進步的小伙伴有所幫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