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冬面這小伙晚上又約我喝茶了,無事不登三寶殿!知道這小子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找我。
直接問烏冬面,今天找我有什么事情呢?烏冬面說,“其實也沒什么事,就是工作上最近有些事情不太順心”。
大致了解了一下,基本情況就是烏冬面當了部門經理,新來了分管的副總,工作方面要求很嚴格,對于工作了解的很細致,用烏冬面自己的話說新來這個副總就是什么問題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搞得他難以適應,認為副總做法欠妥。
聽完烏冬面的情況,我立刻意識到烏冬面接下來會有不少長進的,新來的副總是個懂管理的人。
在職場中,作為管理者最怕老好人,誰也不想得罪,什么責任也不愿承擔,什么腦筋也不去想,總之就是一團和氣,混一天是一天,遇到這樣的管理者公司是沒理由發展好的。
老板是瞎了眼才會請這樣的人當管理者,而事實是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像烏冬面他們公司新來副總,這種具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精神的管理者還真是不多。
打破砂鍋問到底其實質就是對問題本質的探求,對真相的尊重。
作為管理者最怕麻線穿針眼,過得去就行的態度,現在的行業競爭都非常激烈,這種不求甚解、不求作為的經營者是沒辦法在今天的環境中立足和生存的。
有的人說打破砂鍋問到底那不就是鉆牛角尖嗎?在這里要澄清一下,打破砂鍋問到底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探尋事物本質的活動,而鉆牛角尖更多的是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不是積極意義上尋求對事物本質的探尋,這是兩者之間的本質差別。
千萬別把探尋精神等同于鉆牛角尖的執拗行為。
事實上,探尋事物本質,認清客觀事物的做法是非常值得稱贊的!
管理者如何打破砂鍋問到底,更好的尋找事實真相呢?
1、區分什么是重要的問題,把值得搞清楚的問題真正搞清楚
不管對于個人還是組織來說,時間成本都是最大的成本。
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尋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對每一個問題都打破砂鍋問到底,對于時間和精力有限的個人或組織來說,對于事實真相的探尋前提就是先區分好什么是重要的問題,什么是值得搞清楚的問題,抓住重點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探尋出事實真相。
區分重要問題的兩個基本原則就是重要性原則、優先級原則。可以通過畫坐標軸的方式,把盡可能想到的所有問題列出來,設定問題的重要性,給每個問題進行重要性排序,從1到9這樣排列下去,然后再把優先順序按照類似的方法排列出來,有了重要性排序和優先級排序后,兩者對照,就很容易找到馬上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了。
烏冬面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印刷企業,他所在的部門是技術部門,而新來的副總剛好分管技術部門,對于印刷行業的技術問題,副總深入了解發現,公司的技術裝備具備一定優勢,可是在市場競爭層面并沒有因為看到技術裝備的先進帶來的紅利。
抓住了這個主要問題,一直在探究如何通過技術轉化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確定了重要核心問題后,打破砂鍋問到底,一定會探尋到更有價值的市場機遇。
2、從為什么開始,再到多問一個問什么
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尋精神要求管理者在潛意識里就有凡事都問為什么的習慣,養成從為什么開始的思維慣性。
在工作中,遇到復雜問題一定不能胡亂決策,手忙腳亂,而是要立刻啟動大腦,從復雜現狀中,做一些條塊框架方面的梳理,用問題引導步驟,步步推進。
對于問題提出一般要遵循由淺入深、有易到難、有表面到內核的不斷深入的過程,不太可能一上來就發現最核心關鍵問題。
往往核心關鍵問題都包裹在無數的掩體里。對于暫時沒有思路的情況,盡可能的采用從外圍突破的方法。
烏冬面的分管副總,召開技術部門的小組會議,在會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我們的技術裝備和同行相比處于什么位置?
我們的技術優勢有哪些?我們的技術團隊有哪些短板?最后觸及到比較核心的問題技術部門如何給公司創造更大價值?
其實這些問題就是層層推進,不斷深入的過程,最終目的就是要找到如何探討技術創造價值的核心議題上。
3、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當探尋進入到一定程度以后,往往出現問題就如鐵板一塊,讓你找不到切入口,表面也不給你留下什么痕跡。
這個時候最考驗耐心和思維的持續性。往往這種問題帶著極大的欺騙性,一般淺層的思考很容易被假象迷惑。
遇到這種狀況,就應該啟動假設,大膽的假設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順著假設的問題,不斷驗證,很可能在假設驗證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哦,原來真的就是這個問題”,在假設的時候不拘泥于問題本身,大膽假設,但是在驗證的過程中就務必嚴謹小心,不要被假象蒙蔽。
烏冬面所在的公司,之前市場部總是反應客戶說報價太高啦,屢屢被拒單。后來公司就跟著降價,低價帶來連鎖反應,企業的工資水平上不去,客戶的服務保障打折扣,連鎖問題產生。
這中間的關鍵是決策者掉入了假象陷阱,價格多高算高?價格多低算低呢?問題的核心是客戶價值感和價格的對應關系產生了偏差,而不是僅僅因為價格拒單。
假設價格下來了,客戶就下單了嗎?事實證明,不見得,這背后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服務、技術、品牌、設計等多維度價值系統跟進不到位,而非單一的價格要素影響。
4、放到特定背景下檢驗問題
當我們為探尋到事物本源歡呼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還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就是要放到特定的客觀環境下來檢驗對問題的分析認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任何脫離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都是無意義的。
對于管理者而言,在你擁有一定限度的資源范圍內解決問題這是基本常識,任何解決方案,脫離組織的資源現實,并不能實現,這種探索就變的沒多少意義。
在經歷從篩選到設問再到假設論證的過程后,結合特定背景檢驗問題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有利于真正推進問題的解決。
有利于優化解決方案中涉及的資源投入、人力支持、組織協同等,否則問而不答,答非所問,就進入了一個無意義的循環中。
讓結果落地,這才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最終意義!
“打破砂鍋問到底”雖是一句俗語,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卻形象表達了探尋事真相、不斷追求的精神,在工作中,特別對管理者而言,就應該弘揚“打破砂鍋問到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