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種觀點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大概就是能憋的住話吧。
現(xiàn)代交際復(fù)雜廣泛,一不小心就是熟人網(wǎng)交織。人們變得不敢說話,不輕易說真話,不隨便吐心聲。
于是我們慫了,很多話只敢發(fā)朋友圈說,甚至只是去微博說,連朋友圈也是某些人可見或加鎖的私人照片。
“誒,我覺得/我想/最近真是……”
還是算了吧,干脆關(guān)閉聊天窗口。很多個突然想說的時候,都按下了退出鍵。
大家都很拼了,也都很極力的戴上面具了。跟很多人的交情都是妥善友好,職責上秉公辦事,生活上禮貌問候,成年人的世界,假裝成沒有多么復(fù)雜。
02/
當然,我們知道的。
大家擔心隨便發(fā)言會惹事生非,擔心找人傾訴會走漏風聲,約密友坐坐會耽誤人家工作進度……
你是永遠都擔心不完的!
我們只能找個小地方委屈地倒苦水,狠命地說潑辣的話,獨自安慰著受傷的心。
因為氣憤被扣掉的月工資,難過銷售量不達標,對拼命努力半天得到的不公平大失所望;因為看不慣那些得意忘形的小人,瞧不上高高在上卻不司其職的廢柴老板,替接連遭受悲慘待遇的自己感到倒霉透頂。
生活是真的有這么想讓人呸呸呸的時候。
餐桌上隨便吐槽一下,有人聽到就一定要跟腔:“命苦不能怨社會,瞎抱怨什么,你就是命苦天注定!”
總有些人享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姿態(tài),一定要在別人喪氣的時候評論個什么。這不等于火上澆油落井下石嗎!
不會說話可以不說,沒有誰強制要求你一定要給別人下定義評論什么,更何況是這么落井下石的話。
后來我們就學(xué)會了有些話只在朋友圈說。
03/
在大學(xué)這種相對單純一些的環(huán)境里,同校同學(xué)都不敢隨便指定哪個班級誰品質(zhì)渣,我們活得越來越社會化。
前兩天看朋友在吐槽組內(nèi)成員不做事,又怪別人做不好,自己又指不出新方案,最后直接去其他組抄襲了作業(yè)結(jié)果。那位朋友估計是氣炸了,但是也并沒明確指名道姓。我了解的她團隊合作觀念還是可以的,估計這次真的是遇到渣隊友了。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類似憤恨的事,逢人就說顯得太八卦啰嗦,也難免流言蜚語傳進當事人的耳朵,就只能選擇朋友圈。
朋友圈真的像看起來那樣能“海納百川”嗎?
前兩年微信還沒太廣泛的時候,我們從QQ空間轉(zhuǎn)戰(zhàn)朋友圈,現(xiàn)在微信用戶飆升,人們從朋友圈又轉(zhuǎn)到微博。微博用戶現(xiàn)在還在上升期,不知道當把身邊朋友都加關(guān)以后的未來,我們還能去哪個APP說說話。
人際關(guān)系就是場如履薄冰的攻堅戰(zhàn),安全感日益缺失的年代里,我們摸索攀緣,小心翼翼,各自尋覓著舒適區(qū)。不是誰慫了,是肆無忌憚再也不會被叫做真性情,是膨脹的少女心再也不會被寵的有恃無恐。
我在認同那個說法,衡量我們成熟的標準,是能否忍住。先前的文章中有提起,忍住喜歡,忍住沖動,忍住放肆,忍住所有還沒想好結(jié)局的開始。學(xué)會忍,也學(xué)會了成熟。
04/
昨晚看到后臺讀者的留言,問我是否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靈魂。是的,現(xiàn)在未來我還是很確定這個答案。
獨行的路上,守住靈魂的孤獨,讓自己孤傲的活下去,尋找一處孤密的幽徑,把所有的苦樂去肆無忌憚地吐出,沒有人煩擾,沒有人鼓掌,但足夠一個人享受。
原諒生活帶給我們的這樣那樣的狗血和挫敗感,可以在朋友圈犯慫,鎖成僅自己可見,別跟命運認慫,不拼個頭破血流,人生莫談闖蕩心酸!
生活就是有些話只能在朋友圈說,甚至只能說給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