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行(上)

觀世界,才有世界觀;

觀人生,才有人生觀;




1、確定美國之行

最早從4月底德國回來之后,美國之旅就納上日程了。

公司當時還沒啟動這個展會,我的心就很向往美國之旅了。因為相對其他歐美國家來說,我個人可能對美國了解的多一點,因為平時接觸了解的國外的東西 大多數來自美國:不管是NBA、美國的文化、領土 還是很多城市,都在大腦中有一副圖景。而且,美國自由女神 傳遞出一種對自由的向往、對創新的重視,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2、領隊+簽證

6月份 我們正式定下了去美國的包裝展的事宜,所有的簽證、門票、邀請函、機票、酒店、住宿、交通、導游、地接、領隊、翻譯 全權由我來負責。

7月初,在網上定好五張 上海浦東到芝加哥奧黑爾的特價機票。(往返 豪華臥鋪 )


3、簽證:讓你歡喜,讓你憂愁

大概是9月份吧,懷著忐忑的心里走進上海的美國大使館簽證中心。

據說美國簽證全球最嚴格,所有美國大使館的簽證官都假象任何一個過來簽證的人 都有移民傾向。(同時之前看了一些影片和新東方的一些故事,很多被拒簽的故事發生)。

整個面試環節大概三分鐘,問了我們一些常規的問題:去美國干嘛啊?去多久?是什么學歷?之前去過哪些國家?在美國有沒有親戚和朋友之類的。

我們如實回答,最后簽證官嚴肅的說了一句:過了。

我們欣喜若狂的走出大使館,趕緊到寄存處拿到手機,告知親友我們的簽證通過了。

4、住宿:共享經濟的體驗

到了10月份,開始在網上尋找酒店住宿了。

考慮到成本和預算,先是和如家、攜程、漢庭、7天、莫泰 等經濟型連鎖酒店聯系了一下,畢竟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是從美國學來的,而且是在美國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上市的。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就是這些酒店在美國芝加哥都沒有。

無奈之下,接著找賓客(這個模式是跟展覽公司學的,上次14年去德國,所有事宜都是展覽公司操作。我就找了14年我們去德國的酒店行程單,找到了展覽公司定酒店的渠道,在網上搜尋了一下 價格雖說是比星級酒店便宜,還是有點超出我們的預期)。

然后我就轉向了共享經濟,找到了美國芝加哥的很多民宿。順便說一下,美國的民宿共享經濟很發達,很多房東愿意把自己的房子短期的租給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客戶。最開始找了一二十家,每個都發了信息,問了駐地和展館以及機場的距離,基本上都收到了回復。由于我是初次注冊,賣價看的我的信息很少,有幾家不太愿意出租給我,希望我們在網上多完善一下我的個人信息。

共享經濟的模式基礎 是建立在彼此信任上面。 到后來 綜合考量了 價格、服務、距離等因素,我們選擇了Lombard的Carol的appartment .

至此,去美國之前所有準備工作都準備完畢。

(未完待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