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分享了小草常用的三個音頻,分別是:
1.廖閱鵬催眠
2.透過你溫柔的氣息
3.瑟魯之歌
這一篇小草要簡單介紹一下何時去催眠和冥想。
催眠和冥想的異同:
催眠和冥想都是通過引導來覺察潛意識。
不同的是,冥想一般是自我引導,主動覺察,持續時間幾分鐘到1小時不等,放松身心,卻一直是醒著的狀態;
催眠要受他人引導,是一種被動的覺察,一般來說音頻里都會有10~20分鐘的語言引導,之后20~40分鐘的白噪聲,由覺察潛意識逐步過渡到無意識的深層睡眠。
催眠篇:
音頻催眠:
60分鐘的音頻適合晚上。個人經驗:戴上耳機,音量調至最小,平躺,手腳自然放松到最舒服的位置,最好不要交叉,這是催眠的正確姿勢。越熟悉引導流程,逐漸可以預見流程,越有助于催眠的成功。
30分鐘的音頻適合午睡。姿勢同上
自我催眠:
剛剛有提過催眠是被動引導,但這不是絕對的,聽一周音頻后,自己就可以記住導師的引導流程,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接受催眠引導的人,可以自己復述流程引導,同樣有效。小草現在大部分時間自我催眠,失眠嚴重時才會聽音頻。
冥想篇:
晨間冥想:
1.晨起即冥想。這種特別適合于培養早起習慣的同學,如果你早上起來頭還悶悶的,離開床,換個姿勢,坐著冥想,一會兒就清醒了。小草由“夜貓子”轉做“晨型人”,就是用這種方法過渡的,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清晨頭疼病。
2.開工前冥想。有晨間儀式的同學,比如寫晨間日記、晨間閱讀、運動或學英語等,都可以在工作前冥想十分鐘,休息,也是恢復精力。小草早上躲塞車,六點多就到學校,我在車里看書背單詞,7:35冥想15分鐘后,就去教室上課啦。
午間冥想:
這個可以替代午休,一樣起到午休的效果,沒毛病!視你的環境而定,在家就30分鐘催眠,在單位就坐椅子上冥想吧。
工作間冥想:
看電腦累了吧,寫文案頭疼了吧,對著boss敢睡覺嗎?5~15分冥想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番茄工作法中間休息那5分鐘,最合適不過了。小草親身經歷,5分鐘完全可以“睡一覺”,但是可能需要培養一下。長時間冥想難,短時間冥想也是個技術活哦!不過不要害怕,不難,冥想幾次后,慢慢就能自由隨心的切換了。
睡前冥想:
方法同上,有人推薦,但是小草只試過一次,感覺還不如直接睡覺算了,嘿嘿嘿。
到底啥時候冥想啊?
答案就是,隨你的便,你的便,的便,便,便,便……
隨你喜歡就好,任意時間都可以,不局限于我說的這幾種。開始永遠比方法更重要,冥想和催眠,任何你需要的時候讓它出現就好了。如果能養成規律的習慣是最好的,小草還沒有養成,所以這就是我下一步要做的。
這是小草的第二篇簡書文章,第一篇就是在冥想15分鐘時,出現的靈感,冥想結束后,馬上記錄靈感,開電腦寫作。為了表示我對“冥想”的膜拜之情,才把簡書處女作都奉獻于此。
(小草努力做到每篇文都不超過2000字,做個有條理少羅唆的碼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