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簡述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經濟處于衰退狀態。貝蒂·史密斯于這一時期出生,長大后的貝蒂出版了《布魯克林有棵樹》。

每一本書都有作者的影子。書中主人公弗蘭西的幼年生活和成長與貝蒂有很多相似之處,而這本書向我們講述的正是一個關于卑微的生命如何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

弗蘭西生長于一個經濟拮據的家庭。爸爸性格懦弱,愛幻想,只會用買醉來逃避現實,然后年僅32歲就因過度飲酒而死;母親是一個清潔工,她端莊美麗,任勞任怨,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她的夢想是讓兒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弗蘭西不僅有堅強樂觀的母親,還有睿智的外祖母和兩位有個性的姨媽。雖然大家都生活艱辛,但她們每個人都樂觀開朗,善良勇敢。弗蘭西從小不僅接受了母親良好的教育,親人們的言行也給予了弗蘭西美好的精神食糧。

雖然在這個大家庭里,弗蘭西有著良好的精神成長環境,但弗蘭西一出生就注定要面對艱苦人生。

首先是經濟上的窘迫。弗蘭西一家人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為了優雅地度過難關,母親會用玩游戲的方式,讓弗蘭西和弟弟耐心地等待食物的到來。例如他們會在斷糧的日子假裝自己是一支正在等待救援的隊伍,食物正在運送的途中,等到母親終于有錢后,會買上一塊小蛋糕,然后在上面插上紅色的小旗,慶祝勝利。

其實一個人只要能得到愛,吃不飽穿不暖還是可以忍受的,畢竟少一兩頓飯也餓不死人。最讓弗蘭西痛苦的莫過于母親對弟弟的偏心與對自己的漠視了。

自從有弟弟后,母親幾乎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弟弟。正如母親自己所言,她對弟弟的愛才是真愛,對弗蘭西與其說是愛,還不如說是同情。因為母親認為弟弟才是她一輩子的靠山,而弗蘭西,總有一天會離開。所以無論弗蘭西多么努力,母親都視而不見,哪怕弗蘭西的每一篇文章都上了校報,還拿了稿費,母親都不曾看過一篇文章,理由是沒時間;而母親也承認,她會抽時間關注弟弟任何微小的事情。

弗蘭西感受到了這種不公平的對待,她曾哭著問母親,得到的答案依然是“我很忙,別添亂了。”

好在弗蘭西骨子里有著不認輸的精神,她總是想盡辦法給孤獨的生活增添樂趣,例如通過寫作記錄自己的奇思妙想;她會通過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例如給自己找了一所更好的學校;并且從小就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所以哪怕每天中午花兩個小時的路程在學校與家之間奔波都毫無怨言。

父親死后,勉強上完初中的弗蘭西被迫輟學,但她不僅通過打工幫助一家人度過了難關,還通過自學考上大學,實現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

作者貝蒂·史密斯也和弗蘭西一樣,通過自學考上大學,不僅學習了寫作,還兼修了很多課程。成為獨立自強的女性,實現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