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盜車神》這個司機叫Baby

通常音樂是佐料,電影才是本體,但這卻是一部為音樂而拍的(非音樂劇)電影。大抵上可稱為飛車版《歪小子史考特》,同時也是艾德格萊特為英國樂團Mint Royale暢銷曲「Blue Song」執導的音樂錄影帶的長片版本,「Blue Song」MV劇情,正是替本片的開場戲所拍攝的前期測試。男主角和《歪小子史考特》中的麥可塞拉同樣熱愛音樂,同樣想釣妹,唯獨不玩吉他改飆車,沒有艾德格萊特往常的戲謔氣息,沒有往常玩心濃厚的快速剪輯,銳氣相對收斂,但手法更加沉穩。

片中不乏竊盜電影的常見元素:最后一票、與花瓶女主難相廝守云云,不難使觀眾聯想到班艾佛列克的《城中大盜城》或是尼可拉溫丁黑芬的《亡命駕駛》。如同萊特的前作「血與冰淇淋三部曲」總是拿科幻名作《天外魔花》孤立主角式的經典架構借題發揮,《極盜車神》也將竊盜片的典型格局當作自己的游樂場,并自行添油加醋注入額外的趣味性,將超過三十首以上的各式精選名曲剪得令人如癡如醉,借此講述一則男孩闖蕩江湖的成長物語。

「Baby Driver」是反向稱贊男主角駕駛技術的名號,他看似Baby,但他的才能一點也不Baby,Baby是外界輕視他的標簽,但對寶貝而言,「Baby其實是擁有全世界的代名詞,幾乎每一首曲子的歌詞都反覆地哼著Baby,仿佛世上每人都在為他歌頌。有Baby之名在身,他不再是小人物,有旋律驅使自己向前奔馳,他活得痛快淋漓,音樂不是他的避風港,反而是他與世界連系的窗口。

這部片很簡單,它只想替活得不夠精彩的人們發聲;平凡枯燥的生活無法滿足,只好拋棄真名、掛上代號享受刺激、強取那些無法透過踏實而獲得的歡快,當然,這種日子并不長久,這群搶匪都是現實的逃避者,唯獨杰米福克斯,他是全然以刺激為生的人,真正在險峻的夾縫中搏斗的狠腳色,那些因為在搞砸過往的人生之后才轉而踏入這行的,他瞧不上眼,干了勾當又不肯把手弄臟的(例如:寶貝),他更加鄙視。在他眼里,這些都是沒本事把日子過得明明白白的敗類。

而最后認清自身處境的,只有寶貝一人,那些不肯承認逃避、或是取笑逃避的,反而葬送了性命。寶貝的餐館女友黛博拉在片中被歸類為連逃避現實的機會都沒有的族群,baby出現在她的人生里,仿佛前方矗立了一盞希望的明燈。正如本片的宣傳語所言,每個人都有一張專屬的超殺音樂卡帶,卡帶里的每一首歌曲,能夠引領你踏上不同的道路。音樂是每個人的燈塔,在繽紛多變的曲風、敘述著無數故事與感觸的詞海里,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確立自己的定位與形貌的,這是艾德格萊特對音樂最浪漫的告白。

既然這部電影聊音樂也玩音樂,勢必也少不了幾位樂界人士的站臺,舉凡保羅威廉斯、殺手麥克、博爺等人均有短暫亮相。外在條件演技實力皆搶眼的墨西哥女星艾莎岡札蕾茲應該會是好萊塢未來幾年的大勢演員,若她主演的《銃夢》真人版大賣,絕對有望晉升一線。莉莉詹姆斯是個稱職的漂亮寶貝,能夠讓觀眾也跟著戀愛的花瓶這年頭少之又少,與安索艾格特的愛情戲既老派又甜如童話,乍看有些不實際,然而莉莉俏麗可人的臉蛋卻總能立馬使人信服。

電影的核心,仍舊是關于男孩的蛻變,輔以每分每秒影音零時差完美同步的插曲大串燒,少年的破繭之旅無比奔放,尤其片末的最后一票,更是分毫不給喘息的余地,急促得目不暇給,也終于讓我們見識到,baby就算不踩油門,光憑兩條腿一樣快得嚇人。喜愛艾德格萊特作品的影迷,必定對他獨到的音樂嗅覺不陌生(細心一點的話,還會察覺他對皇后樂團特別厚愛),萊特借《極盜車神》將這份嗅覺無限放大,將電影打造成超巨型點唱機,在這個好萊塢經常把電影當MV拍、把MV當電影拍的世道下,視聽覺敏銳的艾德格萊特恰如其分地平衡了兩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