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男孩的母親。
與天下所有愛孩子的家長一樣,
她的愿望樸實而偉大,
那就是盡最大努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
她先后把兩兄弟送到了史家小學和哈羅國際學校。
哥哥在哈羅國際學校完成了中學學業,
隨后入讀賓州州立大學帕克商學院,
并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弟弟在哈羅國際學校完成了7、8年級的學習,
9年級時入讀美國頂尖寄宿高中Stevenson School。
盡管弟弟入讀的是寄宿高中,
食宿都有學校妥善照料,
她依然堅持在孩子的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當孩子初到美國無法適應美高生活時,
她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陪伴孩子度過難關。
當孩子進入逆反期,表現出哥哥不曾有的倔強時,
她選擇了相信孩子,慢慢放手。
不久前,弟弟收到了心向往之的紐約大學錄取。
先后把兩個孩子送入了
公立小學、國際中學、美國寄宿高中、美國大學、美國研究生院。
不同體系的學校,
這一路上她陪伴著孩子一起走過。
孩子豐富的求學經歷讓她對低齡留學別有見地。
現在,
她想將她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即將經歷這一切的家庭,
幫助更多小留學生圓夢他鄉。
如果你想了解不同體系的學校究竟有何差異,
如果你想一探真實的美高生活,
如果你想知道孩子能從留學中收獲什么,
如果你還找不準與青春期孩子“和平共處”
一起玩兒學習,聽講座吧。講座嘉賓:
Tony媽媽
講座看點
1. 兩個孩子的求學經歷:不同體系學校的差異
2. 觀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變化,找到與孩子“和平共處”的方式
3. 留學生活給孩子/家庭帶來了什么?
4. Q&A
講座時間
北京時間2018年1月5日(周五)晚上8點
報名方式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