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招待幾位朋友去吃宵夜,結(jié)果睡得太晚,一夜沒睡好,四個多小時后就起來了,今天無論怎么休息都疲憊得很。幸運的是,我還記得昨晚的夢,這是令我特別欣慰的。
這個夢比較特別,似乎沒有前因后果,沒有起承轉(zhuǎn)合,就是一個特寫的鏡頭而已。在夢里出現(xiàn)了一個我曾經(jīng)特別鄙視的人,他當時的動作和想法令我驚詫:“天啊!他的這個動作,以及此時此刻出現(xiàn)的念頭,竟然與我曾經(jīng)做過的、想過的一模一樣!”就在我張大了嘴巴驚嘆怎么會如此一致時,這個人的臉換成了我的臉,而且是特寫,做夢的我和夢里的我“你看我,我看你”地對視著。
做夢的這個我并沒有感到驚愕或者恐怖,反而笑了起來:“你瞧,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證明夢里所有的角色都是你自編自導的,所有的演員其實都是你自己,盡管他們以這樣那樣的面目呈現(xiàn),那些不過是你借用一下罷了。如果把他們的面具全部拿下來,那么每一張臉都是一樣的,都是你的臉?!?/p>
夢由心生,此言不虛。
……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喝茶、咖啡、酒、巴黎水、蜂蜜水等等,這些東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里,只有在生病的情況下才會清凈幾天以白開水代替。即使我獨自在學生公寓里生活時,這些東西也從未或缺。我會主動去市面上了解當?shù)啬膫€品牌的茶或者咖啡好喝,然后果斷收入,滿足自己,滿足來做客的朋友。
然而,最近幾天我覺察到,我對它們的需求似乎不僅僅在于其功能,還有一種心理依賴。
這幾天我特別容易餓,即使不餓也很想往肚子里塞一些諸如甜品啦、水果啦、冷飲啦、酸奶啦之類的小東西,這固然與天氣過于炎熱、干燥有關(guān),但我也注意到這些渴求與我階段性的想喝東西是一樣的。比如,早晨起來必然喝茶,飯后喝茶,上午或者下午要喝咖啡,午餐或者晚餐時喝一瓶啤酒,午覺睡起來時想喝一杯蜂蜜水,其余時間再來一瓶巴黎水。我忽然被自己嚇到了,問:“我真的需要喝這么多東西嗎?這是生理需要還是心理需要?”答案是后者。
沒有節(jié)制的吃喝,背后的動力來源于內(nèi)在的匱乏感,但我認為這不是唯一的動力。以我為例,我的目的是為了遮掩什么,往里面塞的東西越多,我想遮掩的東西就會被藏得越深。雖然它們根本不屬于同一類性質(zhì),前者是一種覺受或者情緒,是意識層面的,是無形的;后者是食物或飲品,是物質(zhì)層面的,是有形的,但我們恰恰習慣于用物質(zhì)去遮掩意識。當然,“遮掩”本身也是一種需求,是一種向外索取的需求。
當我覺知到這些行為的性質(zhì)之后,轉(zhuǎn)變馬上就發(fā)生了。它們不再成為我每日的必需品,即使一天之內(nèi)沒有喝到上面列舉的任何一種飲品,我也可以順其自然。而且,我把保溫杯找了出來,需要的時候就喝用干玫瑰泡好的白開水,感覺不錯。
當然,這與我在覺知后對自己進行了深層的清理是分不開的,清理之后的結(jié)果就是內(nèi)在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化。
昨晚招待朋友吃飯喝酒,若放在以前我必然會陪著朋友們喝到底的,但是昨晚我自控得很好。酒對我來說不再承載太多的意義和目的,它就是酒而已,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不是非喝不可。
……
通過連續(xù)幾天的變化,我能夠強烈地感到佛菩薩的加持力。得益于佛菩薩加持的法力,我的蛻變的速度以及程度加快、加深了許多。如果只憑我一己之力,清理、凈化的過程恐怕不會進展得如此順利。
感恩佛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