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做運營,運營自己的人生。
我喜歡英語里對運營的一個說法,run a business. 運營是跟時間、金錢、市場、人心賽跑的一件事情,run賦予了運營更多的靈動。
人生也一樣,生命在于運動。從這個程度上說,run a business等同于run a whole life.
謹在此記錄下生活中關于運營的點滴思考,以期匯聚成實踐中的質變。
2017.7.29
判斷一場線下活動品質優劣,我有一項偏見:但凡標明13:00開始的活動,流程上寫著13:00-13:30簽到,先減50分。
固然城市越來越大,活動地點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參與者。固然每個人都看起來很忙,以及擁有千百種遲到的理由。
但主辦方默認活動延期半小時開始,更有甚者以到場人數多寡為正式開始的標準,這股風氣不知從何時而起,我打心里鄙視之。
擁有如此氣質的主辦方想必離舉辦高質量活動還有相當距離。
周六下午,我就遭遇了這樣的主辦方,好在4小時活動結束后,我頭一回被自己的偏見打了臉,遲到也有好活動。
活動介紹在此,不表==》7月29日 | 極光開發者沙龍(上海站)第三期
以下僅作內容總結及思考分享,絕無廣告嫌疑(因為沒給廣告費啊,給了我得重新寫一遍)
低頭做產品,閉眼做運營。不可取,咋辦?
這次活動最佳之處在于吸收到了新的技術手段對運營效率的改變,內心不止一次os道:臥槽,原來還有這種操作,昨天我和老板爭執不下的問題在他們看來根本不是問題嘛。
1.打通APP數據分析的“任督二脈”? ? by熱云數據
數據服務領域也有生態鏈,有賣你流量的而后有監測賣你的流量是否真實的
2.數據運營-如何真正提升用戶價值? by同道
以往靠經驗靠吵架都未必能繞開的彎路,現在用技術和數據來說話
3.數據驅動效率類產品增長? by觸寶電話
要花錢的增長我做不來,也沒錢做,其實特定類型的產品增長“有跡可循”
1.一個app用戶的前世和今生
先來一波黑科技,在流量獲取成本如此高的今天,如果能對每一位新增用戶有所了解,而不僅限于一個注冊ID,其價值相當于從摸著石頭過河到了GPS導航的飛躍。
運營最大的擔憂在于“自以為”,數據可以精準告知運營定義的用戶畫像和實際用戶畫像之間的差異,以及對用戶進行標簽分類,對后續的留存以及精細化運營都在操作層面上給出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再來一波,正是由于流量紅利消失,app營銷推廣,哪個渠道入口效率最高呢?
做數據的公司繼續用數據說話
以上數據大部分符合我們對于情況的定性判斷,不過有定量數據作為背書,更理直氣壯——你看事實跟我推測得一樣嘛。
雖說渠道投放是大規模拉新不得不走的道路,但渠道的孰優孰劣、效果如何,始終是困擾運營的問題,不單單圍困我這樣的小白。
有三點方法論是人人都能想到的:
1.監測渠道推廣的效果
2.識別推廣中的作弊流量
3.持續發現優質推廣渠道
BUT,如何去做?尤其是第二天,業界深惡痛絕但好像也拿它沒辦法。
熱云數據用一個實例來說明問題。
說到底,排除虛假流量,流量到底有沒有用,關鍵在于是否找對了與你的目標用戶有直接接觸的渠道。
比如拉拉公園(lesbian產品)的渠道用戶留存率一度僅為25%,對landing page、產品功能等進行優化后數據仍沒有得到改善。
TrackingIO(熱云的產品)通過對渠道的監測發現其中2個渠道來的用戶留存率遠遠低于平均水平,說明該渠道來的用戶并不是該異常垂直產品的目標用戶群。后續僅僅對渠道的權重進行調整,留存率立即從25%上升到了32%。
在增長黑客領域,數據助力APP病毒式增長或者挽回流失用戶是基本手段,黑客黑客沒點分析和技術手段怎么好意思呢?
比如讓用戶互贈禮物的線上活動,非常常見的手段,做得好做得妙的,能夠通過數據判斷哪些用戶更樂意分享(據說只占10%),而后針對這10%的用戶采取運營手段(激勵or分享無上限等)。如此運作,效果成倍提升。
這個例子,來源于Zynga社交游戲公司。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熱云數據分享ppt)
2.極光的活動設計嚴密,邀請的嘉賓和出場順序是一條產業鏈。
渠道數據分析的問題解決了,來看看數據化營銷的服務。我理解的同道,用今日頭條的模式來管理你的用戶運營。
在每天都可能顛覆昨天的業界,用戶運營也處于迭代中
如今技術壁壘打破,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都說到了拼運營的年代。從圖中不免驚嘆,原來已然進化到獨立個體的個性化運營戰場。
智能化營銷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分析全方位獲取用戶的實時動態,從而在不同的用戶生命周期實現個性化運營策略。
用戶的實時動態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使用時間、行為動態、個人偏好、使用設備等。
用戶運營最直白的說法,不管你用哪種與用戶互動的方式,引導用戶往你想要的方向轉化。
我說同道是一個用今日頭條的方式來做用戶運營的后臺,把與用戶溝通的內容看做頭條“喂”給你的信息即可。
我們常會就一項活動通知究竟是系統消息or電子郵件推送爭論不休,當然可以用A/B測試來解決,不過測試也并非是完美解決方案:1.可能來不及測試貽誤戰機? 2.測試中存在干擾因素不一定準確? 3.測試也是有成本的,且多種途徑多維度因素不可能在同一次測試里完成控制變量
因此,你一定能明白當我聽到以下解決方案時,心里那一句: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接下去就是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分享了,一般都能聯想到,簡略帶過。
針對性營銷活動,比如電商促銷活動,通過個性化的推送,打開率提升310%,活動參與率提升168%
自動化營銷,比如防止高價值客戶流失。根據自定義,每當VIP用戶連續5天以上未回訪,觸發一系列操作。最終用戶回訪率提升217%
引導用戶旅程的營銷,新用戶注冊后即觸發一系列推送操作,實現其向高價值用戶不斷進階。
這也是相較于傳統商業運營,我更熱愛互聯網的原因:通過技術手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高效精確掌握每一個個體的不同需求、消費習慣等。不僅移動互聯網產品要好好利用數據驅動的力量,傳統行業對類似工具的應用也是向互聯網+靠攏的一部分吧。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同道分享ppt)
3.流量渠道都是砸錢手段,產品初始階段,不花錢才是增長正途。
不花錢不在于成本控制,而是這年頭花錢買來的流量大多不是產品初期急需的忠實用戶。
觸寶電話的資深產品經理無疑成為全場最受歡迎的分享嘉賓,一半因著他接地氣的干貨內容,另一半因著觸寶如此壯大,不急著向在座兜售什么。
倒是提問環節有個妹子提起自己還沒正式進入互聯網運營的崗位,引發嘉賓回答后加了一句:觸寶正在高速發展階段,有想來試試的產品or運營歡迎加我微信詳聊。好吧,兜售雇主品牌也是一個好方式。
增長指標到底是什么?
不應該等于簡單的拉新數字,增長著力于用戶對于產品核心功能的習慣養成。
請忽略我的手抖。都說互聯網公司KPI不好定,也沒有前車之鑒,通常搞得人仰馬翻(一部分是年輕人性格使然)
看看人家大廠的指標,有理有據沒毛病。不分行業,運營始終是抓關鍵點,目標定錯了,從一開始便注定要走彎路。
接下來觸寶帶來了本場的高潮,以他多年經驗,特定類型的產品增長是有基本規律可尋的。噔噔燈等……
社交型和內容型,幾乎涵蓋了市場上大部分產品,除非你的業務模式特比小眾(比如提問環節有人問的基于三甲醫院數據拓展出的產品)
社交型增長模型三板斧:種子獲取、網狀激活、雙向留存
觸寶電話當年獲取種子用戶時,目標人群要明確呀,地推團隊就到電影院等門口逮小情侶試用啊。
后來發現轉化率不高,再一分析,天天粘一塊的小情侶哪有大量通話需求。高校倒是一塊沃土,不僅有異地戀的,也有和父母家人通話的需求。
在雙向留存方面,重要的是產品與競品相比有差異化體驗或者特殊的激勵手段。
內容型增長模型:獲取、激活、傳播
激活階段,降低門檻盡快讓用戶用上核心功能的案例,比如snapchat和美顏相機,打開產品不給你過多考慮時間,直接前置攝像頭看到的是你自己。都到這份上了,你,不體驗一下產品嗎?
到這里,細心的你一定發現了,兩種不同類型產品在增長的過程中關注的數據截然不同。
我又要類比非互聯網產品下的大運營,相當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挖掘問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只是互聯網有更全面的數據供你參考,而不是單憑個人在某一領域豐富經驗來判斷。
不過數據是為人服務的,最終分析判斷下結論的還是運營者本身。
最后,用全場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壓軸,再恰當不過。
時隔許久,遇到一場沒有虛擲光陰的線下活動,有兩種可能,恭喜你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恭喜你遇到了好的主辦方。
線下活動再好,跟形式繁多的線上課程講座一樣,別妄想通過碎片化的學習能改變人生,它們起到師傅領進門的作用,已是幸運。
修行靠自身,路途漫漫,好在我也不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