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姜同學的第?108期分享
作者?l?姜同學是我
01
過度準備是最大的敵人
程前有天在自己的播客上說,自己有個朋友說想創業,說了好多年……但至今還在準備著。
是,我也準備了好多年。17年時,給大學里開的第二個酒吧畫上句號后,帶著第一桶金,孤身一人來到了深圳。
18年春節,我沒有回東北老家。
除夕那天,因為地鐵停運的晚,我就在歡樂港灣的散場的街道上多逛了一會,我看著燈火通明的街道茫然地走著,看著熱鬧散去三三兩兩的人群。
也間或去福田逛逛,在會展中心燈光秀的廣場上,看著人來人往。
會展偌大的廣場,竟然人滿為患,人群多到想隨意走動都很困難。
這個世界那么多人,而我,和他們并無兩樣。
我想:不如……先工作一段時間,再找到機會做自己的事業。
可這一工作,就是7年過去了,這七年,換的每一份工作,都幾乎是無縫銜接。
我根本不敢讓自己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李笑來老師說:“七年,就是一輩子。”
這一輩子,我在職場,衣食無憂的過去了。
02
寫在離職的前夜
明天,就要離開“圈養”了我8年的職場,
沒了職場人這個枷鎖,也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屁股能決定腦袋,在職場里,滿腦子想的都是職場社交和工作,不用考慮生活。
因為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一筆錢打到銀行卡上,保證生活。
而一旦斷了收入來源,自然思考的就是如何活下去,重獲自由的同時,也多了一分焦慮,少了一分安定。
從此以后,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不再是冗長的會議,更不再是修改一遍又一遍的方案。
而是……今天的收入從哪來。
離職不是為了逃避職場的麻煩,而是為自己的生活,賦予更重要的意義。
去探索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03
太過熟悉會讓人麻痹
我們讀書的時候,每隔幾年就會換一所新的學校。
小學5年(我知道有的朋友是6年),初中4年,高中三年,大學三年。
從前以為這樣只是區分某個學段。
但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解說很有道理。
原本在一個學校完成9年義務教育,甚至12年教育,也并非不可。
但還是非要人為的斷開幾年。其實是為了讓你重新適應新的環境。重新開始。
人只有當在全新的環境中時,才會重新好好觀察身邊的事物。
不然,太過熟悉的生活,就像是行尸走肉般,記不清昨天,上周,上個月做了什么。
因為,它們都太熟悉了。
人們需要這樣,一段時間后就需要清空自己,放下一些東西。
再重新打包行囊,輕裝上陣。
再出發的時候,往往就會思考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跟朋友聊天,他說:
我們這類人都差不多,道理看太多了,沉迷在方法論里不能自拔。
不如,就離開這虛幻的方法論,用實踐去檢驗。
然后——保持饑餓。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