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的打算是我們只生一個孩子,盡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一次意外加上剛好趕上國家二胎政策開放,于是乎,二孩之家就這樣形成了。
我是一名護理工作者,大寶出生以后就明顯的感覺到時間不夠用,那時候每天風風火火的干完手里的活,中午急匆匆的飛奔到家里給大寶喂奶,隨便的扒拉幾口飯又急匆匆的趕回科里,那時候我就像個機器人,每天來回飛奔在二點一線上。
大寶四歲的時候,二寶出生,那時我一度的后怕上班以后的時間怎么安排,因為平時工作本身就比較忙,很怕自己不能兼顧到工作和家里,老公是基本指望不上了,經常在外地出差的他,偶爾回來還經常給我添亂,所以只能靠自己解決了。
在我心里,孩子和我照顧的病人一樣,都是需要悉心照料的,這個事情容不得我隨便應付,那該怎么辦呢?在有限的時間里怎么才能做到兩面兼顧?那只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
下班之后晚上一般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么是寫論文,要么是工作總結之類的,只有盡快的讓大寶二寶入睡才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總結,總算可以做到兩面都能兼顧到。
晚上七點~八點半,一邊吃晚飯,一邊給二寶喂奶,之后的時間留給大寶玩耍,可以全程參與,也可以指導她自己玩一些益智玩具;最近在培養(yǎng)她的表演能力,讓她站在家人面前講一些小故事,或者唱個歌跳個舞之類的,既鍛煉了她又娛樂了我們。
晚上八點半~九點,大寶的睡前故事時間,我平時喜歡讀書,所以中國的歷史小故事,國外的各種啟蒙小故事等信手拈來,講這些故事目的是為了慢慢培養(yǎng)大寶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她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所認知,當然這個講解的過程中夾雜著二寶的哭喊聲。
晚上九點~十一點半,人生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除了平時的工作,我還打算明年考研,這個時間段處理好日常工作以外,慢慢的研讀考研資料;常說生個孩子傻三年,明顯的感覺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很多,好在時間還較充裕,只能慢慢的啃書。
晚上十一點半~凌晨五點半,睡眠時間,在這六個小時內,起來給大寶蓋被子3~5次,被二寶的哭聲吵醒2~3次,起夜1~2次,相信這些只有當媽的才能體會到;有時候會很懷念以前一覺睡到自然醒的狀態(tài),不過誰叫自己的二孩她媽呢?想想也只能釋然。
五點半~六點半,想到科室的病人,想到二孩日常安排,強迫自己迅速的起床洗漱,五點四十拉起大寶起床洗漱,這點我們家大寶比較好,一般隨拉隨起,很少 ?賴床。之后大寶坐在電視前看一集《小豬佩奇》之類動畫片,這個過程中大寶要喝一杯水,頭上的麻花辮也會被姥姥拾掇的很利索。
六點半~七點半,大寶在我們醫(yī)院的幼兒園上學,所以我剛好可以帶她一起去,醫(yī)院離我住的地方有三站多路,我們一般走路35分鐘能到,大寶被我培養(yǎng)的很有爭當第一的意識,幾乎每次都是第一個到學校的學生。途中我會問大寶學校的事情,一路說說笑笑的不覺中就到了醫(yī)院,我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年輕的感覺。
七點半~八點,安置好大寶,走路去科室途中,計劃好今天的安排,原則上就是:“正事抓緊做,閑事不上心“。
八點~十一點半,日常工作時間,護理工作瑣事比較多,情緒也容易波動。我負責的病區(qū)老人居多,老人有些時候就和小孩一樣,將這些老人看做自己的孩子,就能慢慢的控制住情緒。工作的時候盡可能的不去想家里的孩子,因為想了也沒用,只有盡快的完成手頭的事情,才能在下班的時候盡早趕回去。
十一點半~下午二點半,因為是在哺乳期,中午有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急匆匆的趕回去給二寶喂奶,吃中午飯,還能有半個多小時的午睡,這個午睡特別重要,白天就靠午休來補充晚上的睡眠不足。
下午二點半~晚上七點,下午一般是五點半下班,難免有時候手頭事情沒做完會加班一會,以前不存在這個問題,現在都是盡可能的盡早處理完事情,好的情況下能在下班時接上大寶一起回家,如果接不上大寶則由姥姥負責接回家。忙完日常工作后我則不行回家,鍛煉身體外加不愿忍受公交的擁擠。
一天的安排大致如此,雖然辛苦雖然累,但是想到家里的大寶二寶,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只能打起精神勇敢的走下去,有時候會跟媽媽抱怨說孩子多了好累之類的,我媽的一句:"當年你奶奶帶我們五個孩子不照樣帶大的,自家的娃自家?guī)в惺裁春帽г沟模?將我堵得無言以對,想想能和孩子朝夕相處的也就這么幾年,必須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最大的愛護,自家的孩子自家?guī)В倏嘣倮郏惨敽枚⒌膵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