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句話看似很雞湯,你知道的,雞湯文不負責解決問題,它總是叫你轉移看待事物的眼光,例如從苦難中看到輝煌,從挫折看到曙光……而這句話實打實,拳拳到肉,是沖著解決問題而來的。
其次,這句話應該加一個前提,所以,完整版應該是這樣的:如果你有兩個選擇,兩個選擇的效果似乎一樣,你就應該選擇較難的那個,困難的選擇后面可能蘊藏你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最后,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我的人生經驗還沒有豐富到讓我提出如此老辣的人生建議,這句話是硅谷創業教父Pual Graham在《黑客與畫家》里面說的。
Pual Graham在書中舉了三個例子:
一個關于他的創業公司,他說,「選擇公司要解決什么問題應該以問題的難度作為指引,而且此后的各種決策都應該以此為原則。」這句話簡單地翻譯過來就是:遇到問題就應該迎難而上。
假定你是一個手腳敏捷的小男孩,身后有一條壯碩的大狗正在追你。你跑到樓梯口,這時應該上樓還是下樓?我覺得應該上樓。如果下樓的話,大狗可能跑得跟你一樣快。上樓的話,大狗的龐大身軀就將成為劣勢。不錯,跑上樓你會比較吃力,但是大狗會感到更吃力。
此時你再想想電影或者小說中的場面:假如主角被追殺,他面對兩條路,一條是平坦的大道,另一條是人跡罕至的荊棘叢,電影中的人物總是選擇那條更加復雜,風險更大的小路,不是因為電影或小說中設定就是如此,而是走更加危險的小路生存的幾率更大,君不見主角掉進山澗獲得武功秘籍,沖進瀑布之后得到高人指點,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以上的例子是從生存策略方面的考慮,而下一個例子就是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考慮。
假定軟件有兩個候選的新功能,它們創造的商業價值完全相同,那么我們總是選擇較困難的那個功能。不是因為這個功能能帶來更多的收入,而是因為它比較難。我們很樂于迫使那些又大又慢的競爭對手跟著我們一起走進沼澤地。
創業公司就像游擊隊一樣,喜歡選擇不易生存的深山老林作為根據地,政府的正規軍無法追到那種地方。我還記得創業初期我們是多么筋疲力盡,整天都為一些可怕的技術難題絞盡腦汁。但是,我還是感到相當高興,因為那些問題連我們都覺得這么困難,那么競爭對手就更會認為是不可能解決的。
大公司極其厭惡風險,他們大多不愿意進入風險更大的領域,如果你愿意,那就是你的機會。
最后的一個,也就是最重要的例子,是關于切切實實關乎個人的操作性很高的例子。
如果你要選擇是坐在家里看電視,還是外出跑步,那就出去跑步吧。這個方法有效的原因可能是遇到兩個一難一易的選擇時,往往出于懶惰的緣故,你會選擇較易的那個選項。在意識深處,你其實知道不懶惰的做法會帶來更好的結果,這個方法只是迫使你接受這一點。
如果你一直都是一個失敗者,那你就應該一直選擇做容易的事情,因為容易的選擇太容易做了。
選擇容易那并不能代表你的決定很正確,只能代表你有小聰明,小聰明是用來掩蓋懶惰的,是用來逃避問題的,你要向前走,就必須走出艱難的一步。
過一個平凡無趣的人生實在太容易了,你可以不讀書,不冒險,不運動,不寫作,不外出,不折騰……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選擇困難的事情,你可以知道你的人生可以走到多遠。
可是,無趣有多容易,有趣就多困難,你自己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