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記憶之長影


小時候,看了許多電影。那時候最有名的有八一電影制片廠、北京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長春電影制片廠。對于長影,誕生了很多的經典,金粉塑造的工農兵造型片頭依然記在心頭。陪伴我少年時光的電影畫面雖然久遠,那些激情澎湃的主旋律記憶,卻依然熟悉,依然回蕩在心底深處。

電影中無數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事跡激勵了我,無數先進人物的思想品質教育了我,那些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精湛的演技吸引了我,使我總有一個愿望,就是能夠進到長影里面去走一走,看一看,與時光相約,重溫經典。

我懷著這樣的渴望心理,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從沈陽到長春,踏進了長春電影制片廠舊址博物館的大門。

長影舊址博物館,是長影集團在完整保留1937年原“滿映”建筑的基礎上,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完成的,是記錄了長春電影制片廠發軔、進展、繁榮、變遷的藝術殿堂,是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發展壯大的搖籃,是記載著長春電影制片廠輝煌歷程與發展成就的一部珍貴的歷史資料……

大門的上方,那氣魄雄偉、遒勁有力的“長春電影制片廠”七個大字赫然奪目。

走進院子里猶如走進了一個經彩絕倫的藝術長廊。以經典電影中的典型人物為原型塑造的雕像,分列在院子的四周,使得人物的神態與形象栩栩如生,熠熠生輝……

拍攝電影所用的精彩道具——各種時代的土炮、鐵炮赫然在目,在院子的外側還有一架飛機模型,躍躍欲飛……

凝固著無數經典銀幕時空標記的長影博物館,無疑是諸多電影人心中的圣地。穿越博物館大門,新中國電影時光的厚重氣息,帶我們進入電影情節,走進英雄輩出的年代。這里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進入展廳,隨著參觀的腳步緩緩的移動,對長影在中國影視界的重要地位的認識愈加深刻,對長影為新中國做出的艱苦卓絕的貢獻愈加震撼,對他們所走過的70多年輝煌的歷程,愈加佩服,簡直就是一座電影藝術的輝煌殿堂。

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介紹,不僅反映了時代特色的厚重感,還展現了長影的發展與壯大。

長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電影制片生產基地,從創建伊始,就承載著黨的重托和新中國文化建設的偉大使命。

長影制片廠的前身最初是由前清后裔金碧輝與日本商人甘粕正彥共同經營的,稱之為“滿映”,專門為了對中國人民進行日本奴化教育。那時規模很小,只拍攝記錄性的片子。到了1938年以后逐漸的擴大了起來。金碧輝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的哥哥。

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我黨在東北搞電影工作的張辛實、馬守清、袁乃晨、吳印咸、陳波兒等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全面接收了制片廠。當時名稱叫東北電影制片廠,而長春電影制片廠則是后來改稱的。而張辛實、馬守清、袁乃晨、吳印咸、陳波兒等人被歷史視為長影制片廠的開拓者。

各個展廳按不同的歷史時期劃分,共八個大展廳。此外,還有拍攝實際場景的攝影棚十幾處。

細數長影歲月,見證了新中國電影的成長歷程,長影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電影人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長影早在1949年10月1日建國前就已創下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多項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制片《普通一兵》。

建國后長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生產的重要陣地,我們這代人是看長影的電影長大的。《平原游擊隊》、《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甲午風云》、《冰山上的來客》、《兵臨城下》等一大批電影,是我們小時候寶貴的精神營養,這些影片伴隨著我們的成長。那時看電影就像過節,陪伴我少年時光的電影畫面雖然久遠,那些激情澎湃的主旋律記憶,卻依然熟悉,依然回蕩在心底深處。

在那里,我看到了我非常熟悉并喜愛的影片劇照,這些電影劇照,有的是通過單組獨自展示一部電影的,有的是通過長長的電影墻展示多部電影的,還有是通過電影拍攝棚里的布景、道具有意識地重點展示的,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給參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展出中,我看到了不少電影劇照的下方陳列著拍攝電影時使用過的道具。如在影片《平原游擊隊》劇照的下方,擺放著劇中主人公李向陽打鬼子用的兩支駁殼槍和劇中扮演日軍隊長松井使用的一把日本軍刀。

在影片《甲午風云》的攝影棚里擺放著戰艦上的船舵,參觀者像把握汽車方向盤似的把握著船舵,它前方的熒屏上的戰艦就會隨著船舵的旋轉,劈波斬浪地向前駛去。

在《上甘嶺》的攝影棚里,再現了志愿軍戰士在炮火連天的坑道里暫時躲避炮火的情景。那里陳列著戰爭年代里的老式電話,尤其是兩個掉了漆的喝水缸子,上面還殘留著用漆噴寫著的“贈給最可愛的人”的字跡,那情景使我不禁想起了著名作家魏巍寫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里描寫的人物和事跡。

在影片《創業》的攝影棚里,擺放著一口石油工人工作時使用的鉆井平臺,上面有鉆井鋼架、鉆井剎把。看著那些道具,想著“鐵人”王進喜為原型的劇中主人公在影片中的那聲大喝,真的就好像是王進喜那體現出英雄氣概的“寧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洪亮聲音仿佛就在耳畔響徹……

就是這樣,運用劇照和實物道具一并展出,不僅活生生地再現了影片中人物的鮮活形象,渲染了所展出的影片的巨大感染力,而且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展出效果。

電影作品的內容介紹與拍攝工作中的花絮的展示,凸顯了長影人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執著打造精品的意志。

歷代電影人在拍攝工作中的花絮照片,使觀眾們看到了歷代的長影人在為中國的電影事業而打造出的意義深刻的、健康向上的、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電影精品,所付出的心血與精力,所表現出的不畏困難、執著堅毅的意志與艱苦創業的不懈精神,深深地感動著來到這里參觀的每一個人。

就如同展出在二樓到三樓之間的上百尊“百花獎”、“金雞獎”、“金熊獎”等各種獎杯一樣,形成了人們心中的豐碑。

難怪在最后一個大廳里,所展出的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到后來的國家領導人分別視察長影的照片,足可以看出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榮耀與成就……

走到頭,總覺得沒看夠。因為,長春電影制片廠——這個新中國的電影搖籃,創造出來的電影精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所產生的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和他們所走過的輝煌歷程,永遠銘刻在成長的記憶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