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餐飲行業真是暴利,青菜買來幾塊錢,賣給顧客幾十塊”、“服裝行業真是暴利,布料多便宜,50塊的成本賣500”、“生鮮行業真是暴利,農民賣幾毛一斤,每個環節都翻倍”······
我只想說,去你妹的暴利。任何行業,唯獨壟斷才有暴利,其他都是表象。我們大學學的《西方經濟學原理》都學到姥姥家去了:沒有壟斷的自由競爭市場,企業的盈利水平趨于零。因為一個行業賺錢,馬上就會有新的企業進入;如果虧錢,很多虧損企業支撐不住只能退出。
一一分析。餐飲、服裝零售、生鮮流通等行業典型的自由競爭行業,很明顯沒有幾個靠開飯店、服裝店、賣生鮮發財的,大家賺的都是辛苦錢。我們之所以形成“暴利”的假象,是因為我們忽略了許多內在的成本:獲客成本高、原材料損耗大、員工流動性強、消費頻次低、用戶忠誠度差等等。如果不去經歷或調研,我們總是認為他們很爽;但事實上表面光鮮的背后是焦頭爛額,就像AV中的演員。
創業者、風投賭的都是壟斷性機會。關于如何創造壟斷,彼得·蒂爾在《從0到1》中曾歸納為:品牌、專利技術、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有興趣的推薦一讀。
希望以后少聽到一些“XX行業真是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