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南京這地方真的很神奇,處處是古跡,滿眼是景點,一時都不知道從何下手,該從何時何地開始看起。來之前的種種計劃還是被無情的拋到腦后,走一步算一步,走到哪里看哪里,反正看哪里都不虧,我一直這樣暗示自己。
LP和兒子的飛機是16號凌晨1點45到達南京的,我則從工作地坐下午四點20的大巴趕去機場和他們匯合,本打算做5點那班車過去,誰知趕到車站才4點10分,還來得及坐4點20的班次,于是又提前了40分鐘出發。大概9點左右到達機場,于是又在機場的KFC把晚飯解決了,剩下的時間就是等著他們的到來。在機場是在無聊,只有不停的刷手機,來回的走動,幾乎把機場的各個位置逛了遍,心想以后再也不會在機場找不到路了;哈哈哈.....
還好,飛機沒有晚點,準時到達,原本打算再機場待著,等到天亮再去入住酒店的,但是LP和兒子都說很累了,很困,再說了,如果不休息一下,今天估計也是不能出去逛街。于是臨時在攜程上找了附近的一家民宿,湊合過了一夜。雖然住在頂層,像是閣樓,但兒子卻很喜歡,一直睡到上午10點左右,才起床退房,老板娘把我們送到附近的地鐵站,我們搭乘地鐵趕往早已預訂號的酒店。大概11點半左右,到達酒店,名字叫知遇酒店,每間房都比較大,是那種單身公寓裝修成的,里面設施很全,洗衣機,冰箱什么的都有,這次兒子更高興了,一直嚷著,這個房間好漂亮呀,我們在這里住下吧。放下行李,安頓好后,就開始洗澡,昨晚太累沒有洗澡,今天一定要補回來,不然身上黏糊糊的不舒服,加之外面烈日高照,出去肯定又是一身的臭汗。
下午4點左右,終于要出門了,第一站夫子廟,夫子廟是一個商業區,包括夫子廟,秦淮河,江南貢院,烏衣巷等可游玩的景點很多,附近更是有老門東等美食一條街,所以他成了我們來南京的第一站。坐地鐵到夫子廟很方便,出站走不多久就是古秦淮的牌坊,進去就是夫子廟商業街,兩邊全是琳瑯滿目的商家,吃的,玩的,紀念類工藝品比比皆是,應有盡有。和大家常見的國內任何一個景點的沒有太大區別,唯一有區別的就是這里的名氣更大,人氣更旺罷了。街上的人摩肩擦踵,鱗次櫛比,拍照的,吃美食的,凝神觀望的,若有所思的,形態各異,雖然大汗淋漓,但也樂此不彼。商業街有幾個比較有名的網紅打卡地,比如小龍門,里面是一條小巷,頭頂上面是各種鳥和鳥窩的裝飾,煞是好看。
街的中央就是古代文人墨客向往已久的夫子廟,也是南京游玩必不可少的打卡地。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筑群組成,占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晚上有禮儀表演,隆隆鼓樂從廟中傳出,仿佛穿越千年,回到那尊師重道的禮儀盛世。大門口有身著漢服的小姐姐提高游客拍照合影的服務,幾乎每個路口夫子廟的人都會駐足停留,因為那里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根,有它在,中華文化綿延不絕。
夫子廟的右前方是江南貢院的大牌坊,氣勢雄渾,古色古香。左右兩幅楹聯,一副:十載辛勤變化魚龍地,一生期許飛翔鸞鳳天。二副: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彈冠而起,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發軔而前。明經取士,為國求賢,讀來令人感慨萬千。滿清一代科考共112科,在江南貢院鄉試中舉,后經殿試考中狀元者江蘇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計58名,占全國狀元總數的51.78%,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狀元從這里走出,名副其實的狀元搖籃。
夫子廟的正對面就是十里秦淮的雙龍照壁,雙龍照壁的兩側分別是秦淮人家和金陵春的照壁,白天的秦淮河沒有什么可看,包括河面上的畫舫都是停業的,只有到了晚上,秦淮河的河面上才會熱鬧起來。我們和朋友吃過晚飯再回來的時候,夜游秦淮的售票點已經排起了長隊,在一步一停留的渴望的眼神中,終于在10點左右登上秦淮河畫舫,開始乘船游覽秦淮河。秦淮河分為內秦淮河和外秦淮河,我們常說的十里秦淮是指內秦淮河。從東水頭至西水關全長4.2公里的沿河兩岸,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譽。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和特有的風貌,曾被歷代文人所謳歌。坐在游船中,聽著擴音器傳出的甜美解說,真的是一種享受,幾千年前的今天,也是一個月明風情的夜里,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倒在這迷人的溫柔鄉里。可以說秦淮河上的每一個建筑,每一個角落,每一座橋,每一塊石頭,都有著令人纏綿不忘的動人故事,或凄美,或激昂,李白,杜牧,劉禹錫;唐寅,陸游,王安石這些大家的詩句使秦淮河名聲大噪,流芳千古。一起乘船的小朋友還在背誦著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我明白她肯定不理解詩中的含義,但我確信總有一天她會理解,總有一天她會再來秦淮河,來時還會吟詠《泊秦淮》。“爸爸,那個小朋友背的詩,我也會背”說著就開口一頓一樣的背起來,背完還得意的說“爸爸,我還會一首劉禹錫的詩”,“那你背來聽聽”我說,“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很驚訝,這首詩我沒有教過他,我也確信他更不知道烏衣巷就在秦淮河旁邊,據我們不到1000米的地方,而朱雀橋就在船頭前面不遠處。于是我問他“那你想不想去看看烏衣巷?”“想”他斬釘截鐵的說,但今晚終究沒有成行。
有才子,必定有佳人,這是千百年以來亙古不變的搭配。秦淮八艷的傳說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前面不遠處,在哪個吊蘭顧盼,回眸一笑處,含情脈脈的凝視著秦淮河中穿梭不息的畫舫。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個個沉魚落雁又才華橫溢,她們的故事或凄美,或激昂,或沉郁或悲壯。歌盡桃花扇底風,不知是李香君的故事成就了孔尚任,還是《桃花扇》成就了李香君。俠骨芳心,一品夫人顧橫波,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的柳如是,辛勤孤燈下,三復行役詩的董小宛,多情未了身先死的馬湘蘭,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的陳圓圓等等,巾幗不讓須眉,可敬可佩。李香君的故居就在不遠處,王導謝安的故居也在附近,但都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去參觀。
有雨,就有了秦淮河蕩漾的綠。翻新的油紙傘,做舊的花旗袍,那些如花美眷,到底去了晚晴樓,還是桃葉渡?過往的君子,是在文德橋下馬,還是在白鷺洲沽酒?秦淮河的水越發變得深綠了,早已看不見河里的小魚兒,只有那搖搖曳曳在河里的小船兒,伴著艷紅的燈籠,慢慢悠悠地穿過一座又一座的橋,向著夢想,向著夢里的情緣劃去。多年的傷感隨著這楚楚的河風消散了,我的愛戀,我的秦淮,此時正在溫柔地等待我,她依然繁華,依然千家萬戶,依然紅紅火火。我仿佛還能看見昔日風華絕代的秦淮八艷,在燈火迷離的幻影中嫵媚風情,裊裊多姿,溫柔蜷娟,可有多少人會憐惜她們背后的癡情相守,年年腸斷呢?紅顏薄命,有情女子總遇負心之人。
秦淮河,是多年來夢中一道纖柔的身形。朱自清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里寫道:“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是的,這是他的秦淮河,也是我的秦淮河,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無數次的縈繞在河月的夢里,久久回蕩……
我明白這樣的游玩在小朋友心中不會有什么波瀾,甚至很是枯燥無味,遠不如游戲玩具來的愜意,但是,我想讓他知道或者有個印象,當他在其他地方,畫書上,電視上看到秦淮河,看到夫子廟時,能說一句,爸爸,這個地方我去過,就如當初看到北京故宮,天安門一樣。我也相信,未來的某一天你定會重游秦淮河,或一人,或三兩好友,或攜妻兒同游,因為你是炎黃子孫,你是中華文化的浸潤著和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