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自己的了解,可以說是最深的最多的,同時也不算是最了解的。這有點像生在局中,無法解自己的局。小時候有一句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有一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我喜歡合在一起“云深不知處,只緣身在此山中”(古人莫打啊……)
我確實是個惰性比一般人多出20%的那種人,記得小時候啊,爸爸媽媽雙職工,寒暑假我在家一個人做作業總是最終以“抱憾終身”似的“浪費光陰”一天結尾,估計那時候就養成了拖延癥。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蹲在電視機面前,把聲音調到最低,聽見樓道里有上樓的腳步聲趕緊關掉的經歷?我比這個還高一個級別,我會提前打濕一塊涼水抹布,敷在電視機發熱的部分,因為這個小細節逃過了幾次老媽的偵查,嘿嘿~~
不過這樣的經歷在中考的前期就結束了,因為我們十八線小城市,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高考。當然,高考的前半場就是中考。誰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越大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越強烈。
所以那時候開始,每天學校——家,兩點一線,作息時間一般都是:起床,讀書,吃飯,讀書,吃飯,讀書,吃飯,讀書,睡覺。每天天不亮起床,天快亮了睡覺,鬼知道睡了多久,總之,人笨只能靠勤奮。
至于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慘烈,估計一二線的孩子們是不會懂我們的。每次考試,全市大排名,哪怕0.5分的差距,那可能就是一個幾百人的差距啊。想我惰性120%的人,每次看書寫字眼睛發酸看向窗外的時候,心里只是劃過“一定要考出江西”這一個念頭。所以什么電視,什么隨身聽,什么游戲機,什么F4(貌似不小心暴露了年齡,像我們上了年紀的人,少年時光的娛樂,90后不懂啊~~)一切都是浮云,都不如試卷上多出的0.5分。
渴望能把人逼到什么程度啊?如果要評分的話,我那時候的惰性估計是負數吧。
好在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如愿以償考出江西,仍然還是在一個被當初戲稱為大農村的天津讀個名不經傳的二本。
只是從那以后,我知道小時那么頑固的電視癮居然也能六年不看電視啊。
人都說,時間是海綿,擠擠總是會有的。
人也是海綿,或者是橡皮泥,不同程度的擠壓,你可以是不同的形狀啊。
相信在三十多歲的路上,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經歷。
失戀又如何,看似生無可戀的失戀,讓你更明白情感的殘酷需要勢均力敵的實力和內心,才可以擁有你想要的另一半。
失業又如何,只要手里有一塊錢的饅頭,思想不停,總能用自己勤奮的手敲響客戶的門。
記得幾天前咪蒙的文章中提到,一個空巢的老人去做心臟檢查,女兒由于工作繁忙無法陪在身邊,唏噓了很久。好像我們在面對父母的時候,面對兒女的時候,面對至親至愛的時候,總會有那么些場景造成一種局面“你選什么都是錯”。其實我想說,你可以把自己這塊橡皮泥撕成兩瓣的!
我家寶寶今年三歲了,在她一歲多的時候,我有些狠心的將她由姥姥姥爺帶回了老家。這兩年的時間,我有時候會恍惚好像自己是個“假”媽媽。當我意識到父母在慢慢老去,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前一年,我把自己撕成了兩瓣。我給自己定下了的規矩就是,每個月至少在他們身邊一個假期,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年假調休假福利假和法定節假日拼湊,網上那些請假技巧好像就是為我設置的。總是前一個小時還在工作,后一個小時在火車上,要不就是一下火車直奔公司。因為我沒有多余的時間給自己切換模式,work or family,沖突中需要調和。
沒有人不貪享安逸,只是內心的渴望是否足夠擠壓的動你這個人。
文/昶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