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趁著等人的空隙在新華書店逛了一圈,看中一本書,忍不住坐下來細細翻看。
到了該走的時候,舍不得丟下書,于是讓店員找了一本新的,拿去收銀臺買單。"多少錢?",我一邊翻看書后的標價一邊問。
穿著新華書店制服的胖職員答"32","不打折嗎?",我習慣性地問。"我們店里都不打折的。",小伙子很好脾氣地回答。
突然我就開始小心眼起來:一分錢的折扣都沒有,反正是國企有錢,我回家上網買去。
這里需要申明的一點是:我一直都是實體書店的擁蹙者,但是僅限于那些舉步維艱的個人特色書店。每次慕名而去總會挑上一兩本書,或者泡一杯茶,也算是給店家的經營點贊。
晚上回到家,用手機搜索"京東、當當、亞馬遜",價格都是一樣的,24塊??墒堑顷懨艽a我全都忘了,試了一遍又一遍,換了一家又一家,購物車里的那本書依然是看得見卻摸不著。折騰到大半夜,氣急敗壞:不就是本書么?姐姐我不買了!
感覺得不償失,除去網購的時間成本不說,還極大地損害了心情。后悔自己一時的小心眼,不然這會我就該坐在溫暖的被窩里,抱著章小東的那本《吃飯》等待天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