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煥菇涼
當下,自媒體成了一個檢索頻率非常高的詞匯,每個人都竭力塑造自己的品牌。這些自媒體中有團隊運營的,也不乏一個人死撐的。自媒體的運營門檻低,無論是哪種狀態要想持續良性發展,都必需具備一些硬實力。
在上一篇文章《玩轉自媒體,這4項能力不可缺》中,菇涼已經將“審時度勢的能力”、“寫作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運營的能力”已經做了簡單的論述。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主要說一下數據分析能力和死撐的能力。
一、平臺分析能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傳統媒體在這一點做的非常好,他們通常有自己的明確定位和固定受眾。其實,媒體平臺也是這樣,不同的媒體平臺他們的受眾和使用者是不同。所以,要想運營好自己的自媒體,就必須清楚每一個平臺受眾的年齡、喜好、大致階層,這樣才能保證“投其所好”。
如果,你不懂得每個自媒體平臺的特點和優缺點,那么,在起跑線你就已經輸了,別妄想會出現什么“驚喜”,因為方向錯誤的努力并不會獲得預期的成功。就像是你的平臺客戶明明對娛樂八卦感興趣你卻非要整出一些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那么,文章再好估計也是無人問津。在這里我主要以我個人運營的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簡書和微信公眾號這四個平臺做出簡單的分析。
1.今日頭條,獵奇的大佬
今日頭條雖不是用戶使用數最大的客戶端,但卻是用戶下載增長速度最快的客戶端。今日頭條的整體風格,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吸睛、獵奇。多看幾個頭條的板塊,你會發現自己總是不自覺的會被那些夸張的“標題黨”吸引進去,從而就像百度蜘蛛一般順著鏈接和推薦信息層層深入,最終你都不知道自己最初刷頭條是為了看什么。而這,就是目前頭條的狀態。可以毫不夸張的講,目前的今日頭條還處在靠臉、靠標題活著的階段,雖說CEO張一鳴不斷推出政策扶持頭條原創者,但這并不能避免原創者為了換取“閱讀量”俯身制造一些低俗或者博眼球的標題,而內容則是嚼之無味的雞肋。
如果你在運營頭條的賬號,那么一定要對自己文章的標題做好處理。不論你走的是溫情的情懷消費,還是牛氣沖天的干貨文,亦或者窺私的娛樂八卦,都必須給自己的文章一個好門面。但是,需要說的是,頭條還處于發展期,后期必定會更重視內容,打擊標題黨的。
2.搜狐,高手的較量
搜狐呢,算是老牌的門戶網站了,它的自媒體平臺開放也是比較早的,只不過發展的很慢而已。2016年以來,搜狐布下陣仗,在自媒體的戰場上不掉隊。搜狐和今日頭條的區別還在于“把關”和“內容審核”。雖說,頭條也是有人工審核的,但幾乎是按照閱讀量給推薦量的,不同的是,搜狐客戶端的文章是搜狐各個頻道的編輯親自審核通過才推薦的。它們一個是根據用戶的閱讀量,一個是有自己文章審核的標準。所以,搜狐的文章很大程度上是真正看內容,而非標題黨。搜狐文章質量較于今日頭條會好一些,內容至少是言之有物的。很多內容的創作者都是各個行業里的領軍人物。
所以,假若你在運營搜狐自媒體,并且有望讓文章登上客戶端(網頁版與客戶端是不同的),那么,就沉下心來把內容做好吧,別光在“標題”上下功夫了。(一些只為了引流的文章推廣不算作者所講的自媒體運營)
3.簡書,你來跟我拼才華
簡書,是一個較新的寫作交流平臺,它的用戶整體較為年輕。有還在上高中、大學的青年學生,還有畢業工作的年輕上班族和還有一部分是喜歡文字、樂于分享的人。鑒于簡書用戶的特殊性,簡書上爆款文章主要是以青春、戀愛為主題的,后來慢慢出現一些“學習類”文章和“經驗類”的總結,主要是幫助各種行業的小白進行學習的。
如果你在運營簡書,并且想獲得簡書簽約的認證,得到更多的粉絲,那么你必須去創作一些切合年輕人視角的文章。無論在選題上還是文字語言的把控上,都必須符合“讀書人”的氣質,畢竟簡書的用戶是一堆有不錯教育背景和學歷的人。那些所謂的標題黨、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格調低俗或者自以為是的瞎叨叨必定是不會讓人們喜歡的。要想運營好簡書,你首先得明白年輕人的關注點在哪里,年輕人的喜好是什么。只有真正能抓住當下年輕人的潮流和痛點,并且讓他們感受到“這特么不是說的就是我嗎?”,那么,你就成功了。
其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簡書是一個寫作交流平臺,搜狐和今日頭條一個是資訊平臺,有很明顯的不同,必定一個更注重文學性,一個更注重新聞性和獵奇。
4.微信公眾號,我要成為自己的“品牌”
我把微信公眾號放在最后一點來講,主要是因為微信公眾號的“封閉性”,這在于只有關注了該賬號的人才可以注意到公眾號傳達出來的信息。而以上三個平臺是可以通過關鍵字索引出來的。我個人的微信公眾號運營的并不成功,定位也由好文分享變成了電臺節目(自己錄制制作),粉絲也沒有多少。但我不得不說,微信在初期的清晰定位圈走粉絲后,仍舊有發展的可能,只不過,更難。這種可能就是個人品牌營銷。在這點很成功的是咪蒙,其次還有小北、周沖、擺渡人等等,剽悍一只貓也是在2016年運用個人自身的品牌迅速積累了上萬的粉絲。這類公眾號沒有明確的內容定位,所有的內容是以作者的品牌打造出來的,有時會涉及毒雞湯,有時會有時評,有時會有某方面的干貨或者書單推薦,這些全憑作者個人帶有自身符號的輸出。假如,你現在還想運營微信公眾號,那么,請先把自己打造成“品牌”,用你個人的影響力去吸引號召粉絲。
四個平臺各有不同,但又有相同的分析方法,那就是數據分析。每天在選題和發布文章之前,一定要查看前一日的數據,包括閱讀量、轉發量和點贊量,同時要做出周數據分析表和月、季度數據分析表,找出爆文和冷文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考慮自己的選題和文字用語。(非常重要)
二、死撐的能力
做了這么久的自媒體,說實話我做的并不怎么樣,但我很佩服自己不要臉的死撐能力。我就是無論時候,不到最后一刻死也不會放棄的那種。
其實,很多自媒體之所以做的好,都是一步一步慢慢變好的,試問誰的第一步不慘呢?但是,很多人總是經受不了打擊。在還沒有堅持幾天的時候就打退堂鼓了,以至于他不斷嘗試開了好多號卻沒有一個做的像樣的。自媒體之戰,有時候就是一場持久戰。當你把別人耗死好,你就牛逼了呀。號運營的不在多,而在于真正投入到一個領域持續不斷的做好一個號。時間久了,你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和“古董級”的人物了,一些新開的自媒體自然會邀請你去入駐,同時會提供很多可觀的利益。(今日頭條前期用戶就是邀請的大咖入駐)
所以,一定要沒臉的死撐下去,該有的到最后你都會有。即使有些幸福來得并不是那么可觀(錢),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收獲很多,不論是你的新聞和話題敏感度,亦或是文筆能力,更甚者是排版設計的能力。
鑒于菇涼也不是大咖,所以能分享的就只有這么多嘍,更多內容關注后下期還會有。更多干貨將首發于個人公眾號(陽光雨)
我已委托“快版權”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轉載必須簡信與本人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