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所在的的城市被陰雨天搶走了燦爛的陽光。電話回家,家里和我這一樣而且還下了湯圓大的冰雹。清明前后茶樹也慢慢蘇醒,新芽像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了頭。雖然同在一個縣城但由于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別的地方三月中旬就開始忙著采茶了。家處海拔1000米的我家只有在清明節后才開始有茶采摘。這時的茶葉已賣不出最好的價格。
? ? 也許在夏季時你還能看到每家每戶燃起的炊煙,在茶季的時候每家每戶每人都是背著特制的茶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年過半百的父母為了能多摘點茶葉中午就帶著一包方便面在茶地里湊活。
? ? ? 小時候摘過幾個類型的茶葉。最早的一批就只摘中間的一顆芯,我們那里叫做春筍。雖然價格高,但是產量不高。因為摘完這個后面的茶葉就不好摘了。所以我們只會從第二批摘起 一芽一葉、一芽二葉。賣不出價格的時候我們就不摘了。讓茶葉長幾天自家采下做綠茶、紅茶供親朋好友做客休息聊天時飲用。
?
? ? 摘茶也是有技巧的,而且還會根據土地的肥沃來判斷出茶葉的看相和摘出來的賣相。茶葉從樹上摘下的時候是用大拇指和食指的力度配合從茶樹上扯斷或折斷的,并不是用指甲掐斷。動作不熟練或太快就會連蒂一起帶下。土壤是否肥沃這時就會顯現。土質肥沃的茶樹長出的新茶綠油油的而且厚實,土質差的地方長出新茶葉子偏圓形、發黃、薄,采摘時容易把尾部的蒂一起帶下嚴重影響賣相。小時候哪有那么好的耐性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采茶的季節山上會有很多種野菜可以打來去賣我是那種寧愿深山野嶺的跑者找野菜,也沒耐心摘茶的熊孩子。記得小時候采的最多的就是一種叫做薇菜的野菜。
? ? ?家里以前也自己生產干茶,至于生產干茶的工藝到父母那一代就會結束了吧。生產干茶需要炭,由于國家的管控燒炭這門手藝活在我家那里已經不在,說起燒炭腦海里還會想起父母那時整天就是個黑人。和挖煤沒什么區別。記憶里生產干茶,用來賣的的小茶(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用的都是特制的鐵絲網做的工具。第一步放在鐵絲網上殺青。第二步再換到另一個鐵絲網上大火烘干定型。這時候靠火候的掌握來控制茶品。也是考驗摘茶時的摘工的技術時候,如果你是掐斷的茶葉烘干以后你會發現茶葉的尾部都是黑色的,賣相不好。 火候過高,茶葉容易變紅。就不值錢了。 茶季也是容易上火(牙疼)的時候,白天太陽的暴曬,夜間炭火的炙烤。做綠茶的工藝(自家喝的)稍簡單些。放進大鐵鍋里炒一炒 ,弄出來使勁的揉幾下,再放進鍋里炒一炒,取出揉一揉,烘干放置一段時間。 帶茶季過后夏天的陰雨天取出用小火在鐵鍋里翻炒幾個小時即可。自家喝的茶還會放入一些苦丁茶,來增加它的苦澀,待到八月桂花開時,摘些桂花曬干放入茶葉中增加幾分香氣。翻炒之后的碎末即是作為紅茶飲用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家里已不再生產干茶。直接賣到茶廠加工即可。
? ? 家的記憶太多,燒炭的技術、制作茶葉的技術、取蜂蜜的技術等等。到我們這一代人誰還會記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