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我們,如何重新振作。

人啊,真是一種容易滿足的生物呢。

1.

無論怎么樣,一個人借故墮落總是不值得原諒的,越是沒有人愛,越要愛自己。

——亦舒

說得輕巧。凄風苦雨,偏生顧影自憐。

出差回來,大包小包的東西。走的時候估錯了溫差,只好在那臨時購置了些衣物。本不沉重,走多了路,也稍覺吃力。

再加上那茫茫細雨被風吹斜,撐傘不必,打臉上仍覺出刺骨寒意。

此時只消一丁點兒的疲憊,便能夠被這風雨,無限放大,成了心里無法填補的空洞。

我疾步往前走。雖說已經疲憊不堪了,但還是不想停下腳步。仿佛這樣走下去,就會越來越遠離寒冷似的,就不會老是去凝望心頭的空洞,去思考生活如何、人生如何這類傷腦筋的問題。

只消這風雨劈頭蓋臉一打,我便沒有氣力去想這些問題了。我也想不到任何令人心情愉快的快活事了。

我越走,越急,越難過,越張牙舞爪。

無處可走。

像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寫的那般:常常會有一種被世界暫時忘了的感覺,就像水槽里忘掉沒洗的唯一一只筷子,或者孤零零掛在飯店門口的雨傘,一直沒人來取走。

我走了很多路,找到一家商場。以為故地重游能開心起來。畢竟很久以前,和妹妹來過這兒,擁有很溫暖的回憶呢??墒菦]有。那么多東西,沒有一樣喜歡。因為她,不在身邊,一切失了顏色。

亟亟逃離。

又找了一家店坐下,要了咖啡和布朗尼,也沒什么滋味。直到抱著不能再壞的心情,打開了公眾號。

新增六個關注人數,便輕易濕了眼。

那些被抽走的力量,來勢洶洶地回來了。

2.

人類這種生物會靠著自己的拿手絕活,幫助自己從打擊當中重新站起來?!?“什么意思?” “心情不好的田徑選手還是會選擇跑步、歌手會選擇唱歌,每個人應該都是這樣重新振作起來的吧。”

——《孩子們》

再神經大條的人也會有無由來的失落,自覺可憐或自覺可憎,下一步便是借故墮落,愈發不可收拾。

可是,人啊,脆弱得容易,頑強得卻也簡單。只消一點點少得可憐的愛。

對文字的熱愛,讓我重新振作。

而我們,又有那么多可愛的人、可愛的事。

一起出差的同事,年紀較大了,自然比我們越發覺著累點兒。沒想到回來那天,他起了一個大早。還在賓館掐著時間慢悠悠洗漱的我,收到他的消息,他在候車室了。其實我怕趕不上車已預留了快兩個小時的時間了,他卻到得那么早。

等我趕到那兒,在一家特產店找著他,他雙手已提滿了大袋小袋的東西,要帶回去。發自內心的開心和滿足,從他臉上、皺紋處可愛地滲透出來。幾日來的疲憊在他身上已不見了蹤跡,他比我更像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啊!你來了啊!還早呢!你先吃個早飯!我再到處逛逛買點東西啊!”

他,興致勃勃,步伐輕快。

3.

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

《少有人走的路》開篇第一句話便是:人生苦難重重。

“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之處在于,一旦我們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就能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實現人生的超越。只要我們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那么我們就會釋然,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于懷了。”

乍一聽,似乎毫無希望呢。可是,沒有關系,愛拯救我們。

開篇給人沉重一擊,看下去,又讓我們找到希望。整本書圍繞“愛”展開。

“歸根結底,推動個人乃至整個物種克服懶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其實我們已經給它取了名字,那就是'愛'?!?/p>

突然憶起胡適先生在《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一文中提到一個避免墮落的方子: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

“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善用他的閑暇時間的。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業余的興趣,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們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這種心愛的頑藝兒,你就做六個鐘頭的抹桌子工夫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點鐘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君不見紅遍全國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在寫書之前讀了10年明史,寫金庸的六神磊磊在開公眾號之前讀了20遍金庸全集。當年明月是一名海關的緝私警察,而六神磊磊是一名報社記者。

且不論職業是否適合我們的性情。但在業余時間,我們還是可以多做做自己熱愛的事,多見見自己深愛的人。

然后,找回自己的洪荒之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