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風云》:當親人患癌不堪痛苦選擇結束時,我們該不該支持

生死之間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無奈的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外科風云》中,朱老師癌癥晚期,每天在病床上痛苦不堪,她請求醫生放棄治療選擇結束痛苦。女兒無法接受母親即將離去的現實,更不愿主動選擇放棄,一度忽略母親的意愿要求醫生做手術。

生死之間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無奈的,每一次反抗也都是那么的無力。

生活中不乏類似的案例,尤其是癌癥患者,往往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中晚期,很多都難以治愈,但沒有人愿意輕易就放棄,哪怕只有一線生機。

為了生命而戰,為了活下去承受痛苦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但在無盡的痛苦和無限趨于零的生機面前,也有很多人選擇放棄,選擇結束痛苦,就像朱老師一樣,這時候,她一定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無限痛苦

當親人患癌不堪痛苦選擇結束時,我們該不該支持?

許多人為這個問題糾結痛苦過,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人面臨這兩難的選擇,正如人生遇到的許多問題一樣,或許并沒有標準答案。在這里想跟大家探討兩點,一個是選擇的能力,一個是選擇的權力

當親人患癌,我們應該做的是陪她一起面對,給他公平選擇的能力和權力,而不是替她們選擇。但就這一項,很少有人能做到。

所謂選擇的能力,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病人的認知和心智是否具備判斷和選擇能力,但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我們要說的是第二點,那就是面對除了疾病本身之外所有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經濟壓力和親情壓力,而親情壓力主要是因為經濟負擔,所以,歸根結底選擇的能力主要就是抗風險能力。

數據表明,低收入人群癌癥死亡率明顯高于中高收入人群,對于癌癥的認知和發現時間有一定關系,但同等條件下,低收入人群所能承受的治療費用是很有限的,所以他們壓根就沒有選擇的能力,沒有跟病魔宣戰抗爭到底的能力,他們做出的不是選擇,而是妥協,是無可奈何地放棄。放棄是一種選擇,但選擇并不是放棄,選擇就是選擇,選擇是有尊嚴的。而他們沒有,縱使心中有再多不甘與不舍,他們很清楚家庭承受不起那么大的經濟壓力,更何況是為了一個未知的結果。

這里就不得不講講保險意識,沒有人能積累足夠的財富面對任何風險和危機,保險是我們在風險面前保持尊嚴和平等選擇權的保障,但很多人往往卻不以為然,最無視保險的正是最沒有抗風險能力的人。

保險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抵抗風險和損失,能夠讓我們在重大疾病和風險面前至少有選擇的能力和尊嚴。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我們每個人應該學習和了解保險知識,購買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除非你有足夠的財富面對一切風險。

如果病人有選擇的能力,并做出了選擇,那么我們應該理解并支持,這就是選擇的權利,我們要做的是給他們選擇的能力,而不是替他們做選擇。沒有人愿意失去生命,失去親人,你不愿意,病人更不愿意。

愛都是自私的,都希望掌控和占有,但生命是獨立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如果病人選擇結束,那么就好好的告別,幫她了卻心愿,包括結束生命的選擇。很多人打著人性和道德的旗號反對安樂死,殊不知尊重選擇和選擇本身都是最人性和道德的體現,也是對生命最真誠的敬意。

最后,我會盡我所能,給自己和家人選擇的能力,如果我得了癌癥,治療只是拖延時間和等待奇跡,那么我選擇用旅行來告別世界,選擇用安樂死來告別生命。

END

癌癥離我們并不遙遠,了解和預防是必要的,最好在它主動造訪之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