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出自李清照《夏日絕句》的千古傳誦的名句,高度贊揚了項羽這位英雄。項羽,一直是人們贊美的大英雄,贊美他魁梧而有風度,有氣魄卻又不失兒女柔情,雖失敗了卻仍值得尊敬。而劉邦呢,形象不及項羽,為人也不如項羽那么磊落,靠著丟誠棄信成就了一番帝業。
而我認為,劉邦和項羽都是英雄!
沒有劉邦,哪有張騫“扶著駝鈴走向天山的雪蓮”,哪有衛青“舞著旌旗奔向大漠的飛沙”?歷史證明,劉邦比項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業!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僅當了46天的秦王子嬰捧著玉璽投降。劉邦進咸陽后,聽從樊噲和張良的建議封閉王宮,隨即還軍霸上。為取得民心,他廢除了秦朝的嚴法,與大家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百姓無一不擁護,支持!比起項羽的燒秦宮室,掠美人財物,人民更需要一個能顧全大局、能體恤百姓的人當王!劉邦,是君主,更是能帶給百姓太平盛世的英雄!
而沒有項羽的誠信,哪有劉邦的有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楚強漢弱時,誅劉邦的機會何止千萬,然而你沒有。韓信謂劉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將,他的心計,他的丟誠棄信便是他的武器,而這居然,比你的寶馬大刀還要鋒利!當楚歌的旋律從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對嘶鳴的烏騅與似水的虞姬,你義無返顧,投身于波浪滾滾的烏江。劉邦的天下有多少不是項羽打下來的?項羽,雖是敗者,更是英雄!
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博士與他的學生們一起做游戲。不小心,博士的手表掉在地上,一個學生見了俯身下去拾起。這時,博士做了個驚人的動作,只見他抬腳一跨,騎在了學生背上。博士說:“人生的誘惑很多,你不彎腰,別人永遠不能騎到你上面!”游戲進行中,博士鞋帶松了,便停下來彎腰系上。那同學見有機可乘,也一個箭步騎到博士背上,沒想到博士伸直腰身,稍微一搖晃,那學生就被弄了下來。博士又說:“如果有一天你騎在別人身上,雙腳離地,不能立足。那一定要小心!不然隨時都會被摔下來!”
我感慨。項羽就像那學生,他的軟弱,他的誠信使他終究不能成就一番事業。而劉邦,正是抓住了項羽的特點,丟誠棄信,但他確實更具有帝王將相的氣質。
你們,都是英雄!
劉邦項羽之我見
? ? 說到劉邦項羽,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對于劉邦項羽也有很多想法。我很喜歡這個時期的故事,所以我對于他們每個人都有屬于我自己的想法。
? ? 項羽出身高貴,而劉邦出身低微。項羽是英雄而劉邦是梟雄。按理說,我應該欣賞項羽,但是,我卻欣賞劉邦。 項羽有“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這兩個充滿了矛盾的缺點。他強壯,勇猛,所向披靡。他渴望戰斗,渴望和對方的主帥戰斗。喜歡單打獨斗,喜歡斗勇。這也就是項羽的匹夫之勇。他不適合當一個主帥,而適合當一個沖鋒陷陣的將軍。 項羽的仁而愛人也是公認的,為什么沒有傲慢罵人的劉邦得人心呢?這就歸功于他的“婦人之仁”。人家劉邦派人攻打城池,誰打下來的,就賜給誰,而項羽,只是在平時噓寒問暖飯。但是,在攻下城池的時候,項羽卻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肯分人。比起升官發財,分地封爵,噓寒問暖算什么呢?所以,又引出了項羽另一個缺點——小家子氣。 當時項羽占領了咸陽,只是搶掠了一番又回老家了。放著現成的皇帝不做,又回去坐他的楚霸王去了。項羽卻覺得,如果有錢了不會老家去,豈不是衣錦夜行,誰看得見?由此可見,怪不得有人說楚人不過是沐猴而冠。 項羽也因為他的小家子氣和小心眼,導致許多得力干將都離開他投靠劉邦去了。韓信,陳平,范增,鐘離昧……哪一個不是出色的謀士?而項羽很幸運的擁有這么多能干的人,卻不會用人。
? ?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沒錯,項羽的種種做法,導致了他的失敗。 劉邦雖然自己沒什么本事,卻會用人,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出色的領袖。韓信,陳平,張良,蕭何……一個個為他所用;項羽能忍,公元前206年劉邦進入咸陽,那么多的金銀珠寶,但是張良一勸說,他毅然決然的退出寢宮;劉邦大方,誰攻下的地盤就歸誰;劉邦不拘小節,為成大事從車上把自己的孩子推下來;劉邦不清高,他錯了就會道歉,是英雄就贊賞。不管是敵還是友。 我欣賞梟雄,所以我欣賞劉邦,欣賞曹操。英雄必然不能成功,因為他們有太多的兒女情長,有太多的“規矩”。成大事者就應該不拘小節,為成功而不擇手段。
? ? 這是我個人對于劉邦和項羽的想法,我的想法可能不是每個人心里所想的,希望有想法的人也可以和我多交流,我們共同探討那傳說中的劉邦項羽。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縱然有蓋世神功也無法改變楚國破滅的事實。烏江旁,他已被敵軍層層包圍,空氣中飄蕩著象征繁盛的楚歌,悠遠婉轉。此刻,他剛毅無比的心開始脆弱起來,看到四處躺著的無數兄弟,他懊惱曾經的剛愎自用,悔恨楚國的大好局勢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懷著深深的自責,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剎那間,血染紅了烏江河畔,倒映著半邊天空。殘陽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纏綿。一個巨人倒下,卻留給后人無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他是充滿棱角的多邊形,縱使有豪邁的氣概,稱霸的壯志,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的歌頌只能讓滾滾的烏江為之伴奏,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他的銳氣,他的突兀,他的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靶虬酥荻?,吞二州而亡諸侯”的始皇已將天下擾得惶惶不得終日,哪又容得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誰說他不是英雄?
問世間西楚霸王誰人能敵?
垓下一役,張良小人卑鄙之極,將楚人老弱婦孺押解到霸王軍寨四面,命其高唱楚歌。使其項軍士氣消弭,虞姬拔劍自刎以勵項王之志;孰料霸王是何等重情重義的漢子!命八千江東子弟各自逃生,但將士們誓死不降,直至全軍覆沒。
垓下一戰后,霸王來到烏江邊,有一位老漁夫愿意冒死送他過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卷土重來。但項羽他不肯,說江東子弟盡命隕于己手,再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也!安葬虞姬后,他震臂一呼:“時不我待!”隨折斷手中跟他叱咤疆場多年方天畫戢,放走心愛的烏騅寶馬,拔劍自刎!烏騅見此慘烈之景,悲鳴不已,絕食而亡!自此千百年后烏江邊無數文人墨客無不為其哀娩嘆息!
垓下一役,項羽失敗,但雖敗猶榮!劉邦雖勝,勝之不武
項羽的心理十分脆弱,經不起重大壓力的考驗,也是缺乏領導者素質的體現。項羽有一句名言:“富貴不回故鄉,等于錦衣夜行,有誰知道?”充分暴露了這家伙的虛榮與淺薄?;毓枢l干什么?無非是向家鄉父老炫耀一下,他項羽出息了,活得有點人模狗樣了!正因為這個心理作怪,造成后來他失敗時無顏見江東父老,經不起失敗和挫折的打擊,心理處于崩潰的邊緣。而一個偉人的成長與誕生,沒有無數次失敗和挫折的歷練,幾乎是不可能的。劉邦就不同了,在楚漢力量對比懸殊的時候,在項羽把他分封到漢中的時候,在他老父親被項羽殺害的時候,都沒有動搖他的意志和信心。
由于項羽的角色定位不高,決定了他走得不可能太遠。
從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來看,項羽的最高目標也就是西楚霸王,沒有更高的視野。從他分封諸王后就萬事大吉可見一斑。這一點和劉邦就不一樣。如果說劉邦剛剛起家的時候對前途還很模糊的話,攻入咸陽推翻秦朝后,其野心變得逐漸清晰起來。那就是:霸有天下!
因為他沒有象劉邦那樣把天下看作他自己的,所以他一路上坑降卒、焚宮室,所過之處無不殘滅,破壞有余,建設不足,好多做法不得民心。如果他視天下為已有,東西是自己的東西,百姓是自己的百姓,他怎能不多一點悲憫情懷,怎能不多一點愛惜心理呢?他看到秦宮室大火三個月不滅,難道就那么心安理得嗎?
因為他滿足于做個西楚霸王,所以當秦朝滅亡天下已定,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原則分封完諸侯以后,就準備做個太平官來,這無疑是小地主式的倒退行為。他不知道即使他愿意過這種小國寡民的日子,人家劉邦還不愿意呢!所以這邊滅秦的戰火剛剛熄滅,新一輪銷煙又重新燃起了!其間,他多次要求和劉邦分疆而治,劉邦報之的,只能是一陣冷笑!
因為他急于做西楚霸王,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把天下所共的盟主楚懷王殺掉,弄得民怨沸騰。曹操還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西楚霸王的智商和曹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矣!沒有了盟主,天下人憑什么要聽你項羽的?你覺得自己的拳頭硬一點就可以威震群雄了?項羽這一敗招,正好被劉邦利用。劉邦借題發揮,披麻戴孝為楚懷王發喪,號召天下諸侯興師問罪,項羽就變得非常被動了。
項羽雖然也和劉邦一樣籠略人心,想與群雄共享天下,為此不惜分裂疆而治,除自封為霸王外,一口氣封了近二十個諸侯王。但是,這些按照他的個人意志一廂情愿分封出來的諸侯國,是極不穩定的。劉邦就非常不情愿,那些沒有得到封賞的更是心懷不滿。尤其失誤的是,這些諸侯王之間缺乏統一的約束,沒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規范他們的尊卑次序。西楚霸王和其他諸侯王之間,諸侯王與諸侯王之間,沒有上下級隸屬關系,整個天下被項羽劃分為近20個類似于中世紀德意志式的小公國。這種獨聯體似的諸侯國之間誰也不服誰,利害沖突在所難免。其他人暫且不說,項羽想把羽翼逐漸豐滿的劉邦困死在關中,這對與野心勃勃的漢王來說,有這種可能嗎?
項羽的狹隘性格還表現在他的不能容人。他不僅無法象劉邦那樣籠略人才,為已所用,自己的手下也因為他的傲慢、猜疑與短視而一個個離他而去,連對他忠心耿耿的亞父范增也被他活活氣死了!試想:如果鴻門宴上聽范增的計策,還會有后來的大漢王朝嗎?項羽有許多這樣致劉邦于死地進而奪取天下的機會,都在彈指之間被他輕易地葬送了!這個愚蠢的家伙臨死前還想逞匹夫之勇,單槍匹馬沖入漢軍之中猛殺一通,想以此博得手下的贊賞,不亦悲夫!要是敝人在場的話,只能向他投以可憐同情的目光。一介武夫呵!
項羽,作為楚國大將項燕的侄子,名門之后,眼光和見識應該略高于當時的其他草莽英雄。項羽的實力,一度也是其他豪杰無法相比的。在滅秦的戰場上,項羽更是名符其實的主力軍,消滅了秦朝的大部分武裝力量。應該說,在推翻秦朝這一系統工程中,他的功勞是最大的。可惜他沒笑到最后,天下被地痞流氓式的泗水亭長奪去了,虧不虧?虧!
然而,項羽這樣的性格,也只能有這樣的命運。即使沒有劉邦,也會有張邦、王邦、喬邦冒出來,又何虧乎?項羽至死也不醒悟,竟然說是上天亡他,不亦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