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么一刻,突然覺得自己說話很沒有分量?影響不了別人不說,連自己的需求都受到了忽視。事出必有因,為此苦惱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原因?以下三個字,讓你的語言從軟弱無力到鏗鏘有力,從此告別“人微言輕”。
第一個字“簡”,有兩層意思,一是簡明,也就是意思要簡單明了,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如果你說的話讓人費解,又不是什么有趣話題,誰愿意花那個心思琢磨你話語的意思?二是簡化,也就是用詞要盡量簡單化,簡單易懂的用詞才更容易讓人記住。
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所謂“才華”,專門用生僻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一開頭可能真的會給人一種“學識淵博”的感覺,但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厭煩,甚至覺得你都是在吹噓,也就懶得聽你廢話;還有的人,為了顯示自己走在社會潮流的前端,總喜歡用一些奇怪而庸俗的網絡用語,不免讓人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還有的人,明明知道說話的對象聽不太懂他的家鄉話,還非要一意孤行地在那飆鄉音,這就不能怪聽話者用“嗯嗯哦哦”來敷衍你了。
第二個字“信”,也有兩層意思,一是可信,二是信念。
顧名思義,可信就是守信用、言出必行。那如何才能給自己的話語增加可信度呢?首先,我們得保證說到做到,自己都不重視自己說的話,別人又怎么會把你的話放在心上?如果自己確實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信守承諾,那也要有所擔當,提前跟別人說一聲。然后,很重要的一點是,在要求別人的同時自己得先以身作則,自己都做不到,有什么立場要求別人或者聲討別人?
另一方面是信念,也就是說言有所翼,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說話要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里,這就需要我們說出別人最根本、最原始的希望、擔憂和夢想。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往往同樣的一個意思,從不同的人嘴里說出來就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這就是說話貼心與不貼心的區別。還有一種人,說話自帶負能量,話一出口就讓人渾身不舒服,如果你是這種人,就要多注意一下了。
第三個字是“序”,順序不一樣,人們的理解以及對話語的接受程度也會不一樣。要想讓你的說話發揮該有的作用,使用語言的時候,你就要考慮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晨讀文中提出了兩個很重要的說話順序:當你要說一些消極的、負面的事情時,先向別人說明原因,然后再說“后果”和“結局”;當你要說一些重要的事情時,要先說“結論”和“決定”,然后再解釋“原因”。我認為這一點特別重要,生活中也對此深有體會。
先生喜歡開玩笑,決定也偶有不堅決的時候,當他事到臨頭變卦的時候,我可以權當他之前是開玩笑,但是他變卦時所說的話完全讓我無法做到此,有時甚至大為冒火。你要改變主意,可以,但是你得先把改變主意的原因或者權衡利弊的想法告訴我,然后再說你想要怎樣,而不是冷不丁地一下子由那個主意直接過度到另外一個主意,這樣讓人很難接受。
跟先生溝通過這個問題,但是作為一種說話方式,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變的。當然,首先你得意識到自己說話方式存在的問題,你才能改變。
所以,希望以上三點能帶給你一點啟發,讓你的語言從軟弱無力到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