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所賦予給每個人的意義不同,世界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它們彼此是彼此,你是你,我是我,我就是我,不一樣的......
不知我們是否了解自己,可能我們并不了解自己,但我們還想成為更好的自己,競爭力的加速,逼的我們不得不成長,但在成長的路上貌似走偏了。
不是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也不是更好地成為自己,而是成為了別人。
當你能夠接受別人的眼光和看法的時候,就意味著別人的態度不能左右你,這是時刻也許才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就已經把每個人區分開了,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你自己。
但是當降臨之后,隨著時間的長大,發現我們迷失了,自己不是自己了,自己活成了別人。
我們本想著成為更好的自己,卻更好的成為了他人。
有位朋友說,你看現在社會發展的這么快,優秀的人越來越多,自己并不是不上進,但是在上進的途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看別人學習,我也學習。
學習本身沒有錯,但是有的學習并不一定適合你。
像有人說什么是最好的,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就是你要知道,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反過來說,要先了解自己。
總在了解這,了解那,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了解自己嗎?
嘗試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
有時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并不是讓他們都成為全才,而是在這種嘗試中發現他們的興趣點,哦,原來孩子還是喜歡畫畫、原來還是孩子喜歡鋼琴......等等。
找到他們真正喜歡的,就要開始“對癥下藥”了。
如果真正找到了他們的興趣,初發點是為了把他培養成什么家,我覺得并不可取。
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對他所喜歡的,所感興趣的,認認真真的對待,這個過程就是他在必現自己的過程,在了解自己的過程,在成為自己的過程。
到了而立之年的我們,可能也不了解自己,有時走著走著,我也走偏了。
是不是這個年齡段已經晚了,并不晚,在經歷過這么些的洗禮之后,或許已經越來越干凈了,或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
像有的人,在談過很多感情之后,才確定哪一位,是陪他走完這一生的伴侶。
因為他知道什么樣的女人,更適合他。
經歷這么多之后,也許自己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
一切都不晚,晚的是不敢開始。
走過這么的路,吃過那么多的酸甜苦辣,或許你已經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路,自己好吃哪一口。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只有成長了才能更好的發現自己。
武志紅老師說:生命是為了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