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蔣勛說文學——從唐代散文到現代文學》
? ? ?蔣勛先生的書看了好幾本了。今天讀完了他的《說文學》這本。我看書有時很拖沓,看了個開頭,有時啃不下去,就放在一邊的不在少數。讀蔣勛的書,這樣的情況可沒有。總感覺蔣勛的文字(大多是講座錄音的整理)能滲透出溫度、體味到情感。
? ? ? 去年買過一本羅胖推薦的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史》,也許是課堂筆記整理成書的,便覺得讀起來很干,最后也沒有好好讀完?!妒Y勛說文學》這本書讀完,讓我品察到些許讀書的味道,以前看書尤其是看古文名作,只能算是“囫圇吞棗”了。
? ? ? ? 聽過蘇軾的一句話,“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出師表》《陳情表》好像中學語文課本里都有,還要求背誦,當時只覺得好難背,中學生的人情閱歷能讀出淚才是怪事。韓愈《祭十二郎文》也沒有太深的印象。
? ? ? ? 蔣勛在講唐代散文時,把韓愈和柳宗元放在領軍人物的位置,他們開啟了“古文運動”,倡導“文以載道”、用樸實的語言來表達真情實感、以知識分子的擔當“為生民立命”為底層百姓發聲,而不作辭藻堆砌、附庸風雅的“駢體文”、“貴游文學”,開知識分子眼睛向下、走入百姓、關注民間之文風?!都朗晌摹返奈淖址浅銓崳稽c都不難懂,但非常感人,沒有一般祭文的空話套話。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學課本里也有,蔣勛認為這篇文章有短篇小說的影子,記錄了捕蛇者蔣氏其人其事,其中很少有作者的主觀情感,但讀后卻讓人震撼。所以,蔣勛認為從文風上講,魯迅像韓愈,沈從文像柳宗元。
? ? ? ? 蔣勛把元曲分為兩派,王實甫、白樸、馬致遠為文人派,喜歡講歷史講貴族宮廷、才子佳人的故事,文辭優雅古典;關漢卿是另一派,用活潑的民間語言,講民間底層百姓的故事。元朝的漢族知識分子地位低下,位列“老九”排在娼妓之后乞丐之前,缺少讀書出仕的途徑,便不得不轉變社會角色而謀生,或者研究《易經》到街上擺攤算命,或者幫人家寫文稿做代書,或者混在戲班子里當編劇,廣泛接觸民間底層,促進了民間文學的發展。關漢卿的影響那么大,就是因為他把戲曲創作的主題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轉到了民間,轉移到竇娥這樣的角色上?!陡]娥冤》這樣的民間戲充滿著潑辣和野性,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民間被壓抑的委屈得到一定程度疏解,這一現實需求被戲曲滿足了。
? ? ? ? 到了明、清兩代,戲劇和小說成了文學的主流,獨裁高壓統治下,知識分子將反抗思想融入到民間文學作品中,以小說、戲曲塑造的虛擬空間來說真話,表達叛逆和反抗?!端疂G傳》里的造反好漢、《封神演義》里的哪吒、《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從男性的角度表達對正統壓迫的對抗,《牡丹亭》里的杜麗娘、《西廂記》里的紅娘或崔鶯鶯,則從女性的角度,反抗禁錮自由的禮教,追求自我和青春的綻放、人性的解放。晚明的唐寅、徐渭、張岱在正統文化敗壞、官場實難相容的情況下,向內反省,面對真實的自我,追求自我文化、發展性情文學,也是無奈之中的自我解放吧。
? ? ? ? 民國作家群里,蔣勛推崇魯迅和沈從文兩位。魯迅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雜文,批判性是同時期其他的作家作品無法相比的。魯迅的文字很重,充滿著社會責任感,用非常憤怒的吶喊來叫出內心的壓抑,他是想用文學來醫治當時的社會文化、改造這個民族的靈魂。蔣勛在書里逐段解讀了《藤野先生》這篇小說,讓人領略魯迅文字的力量和魅力。沈從文則是用淡淡地不著痕跡的白描寫出當時整個社會的狀況,文字特點是收斂、清淡、空靈,讀后讓人感到蒼涼、無力,但是很真實、很震撼,背后蘊藏的力量同樣很深。
? ? ? ? 讀了這本書,我的待讀書單又打算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