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解釋不是出路

相信你曾經因為某件事頻繁的向別人解釋,你的內心是擔憂、焦慮等等;相信你曾經因為某件事而頻繁的聽到別人的解釋,你的內心是同情、不耐等等。但是今天我想說的是,解釋不是最好的選擇,向前走是你唯一的出路。

(一)

A在國企上班,每年都要對下級單位進行評價排名,當然現場測評是少不了的?,F場測評中不乏出現錯誤導致扣分的,這時就是A最頭疼的時候。不論是測評后、上班時、下班后都會有丟分單位的人不斷的給A打電話,好話壞話說盡讓A把分補回來,雖然都是徒勞無功。每每這時,A就會不斷向我抱怨,甚至我就成了他手機陌生來電的接聽者。

每次接聽電話,聽完對方的陳述,我給的最多的回復永遠是:制度就是制度,當時制定制度你們也都有參與,相信你們對制度是相當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你們就需要防止錯誤的發生。但是,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出現錯誤,我相信不止是A,所有上級同事都不希望你們將時間浪費到解釋、申訴、投訴上,他們更多希望看到的是你們的改進,一次失利不要緊,重要的是往前看、向前進。

(二)

B負責公司文化宣傳,因此和外界設計公司接觸較多。為了擴大業務面,B最近又經同事介紹在公司設計合作人中新加入一名設計師。滿懷期待,B將公司最新文化宣傳手冊交于此設計師,設計師也自信滿滿的答應按照約定時間截稿。但是就是這樣自信滿滿的設計師,在溝通過程中不斷消失、再消失,而每次出現的借口都是家里有事。B念及是同事介紹容忍了幾次,直到最后設計師催截稿交付尾款時B爆發了。設計師所給的宣傳手冊中公司logo胡亂增改、公司名稱寫錯,總之各種低級、高級錯誤都有。設計師也意識到自己的不專業,總是對B不停的解釋,無非就是對不起、家里有事等等。但事已至此,合作中斷。

設計師不僅僅錯在設計作品的失誤、不合格上,更多的是錯在解釋、不負責任的態度上。在設計作品出現失誤的情況下,解釋是最蒼白無力的,設計師所需要做的就是拿出完美的設計作品,這是對錯誤最好的容忍。

(三)

C高中就讀的城市高考競爭很是激烈,但是C的成績足夠好。C給人的感覺就是平時玩玩樂樂、開開心心,但就是成績很好。C不會因為某次考不好而傷心,相反她會該吃飯吃飯,該打球打球,依然很快樂。作為C比較親近的同學兼好友,我發現這是C不解釋的魅力。C從來不會為了某件過去的事情懊惱解釋,她永遠都只會在事情發生后找出原因,下次做的更好。C也有成績考不好的時候,她不會解釋說最近比較貪玩,她永遠在卷子發下來的第一時間將錯題搞明白,之后盡情玩耍。

帥氣的讓過去過去,認真的對待現在,不解釋不掩飾的魅力大概就是這樣瀟灑的活著。

所以,有時候有些事情不需要解釋,解釋反倒會是一種反作用力。不解釋不是不在意,不解釋有時恰恰是最重視的一種方式。不將眼光放在過去,現在和未來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記住,不解釋有時就是很帥氣,向前進是我們唯一正確的出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