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爺爺奶奶

圖片發自簡書App

爺爺奶奶走了也快一年多了。每當想起他們時,總會戳中了我的淚點,眼眶濕潤。他們都是在耄耋之年相繼過世的。應該都算是長壽的。在這之前從沒有想過至親會如何的離開我們,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每天仿佛都沐浴在陽光里,真的當暴風雨來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覺得生命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很脆弱和無助。

爺爺奶奶都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生人,爺爺屬豬,奶奶屬牛,他們是封建思想下的歷史產物,父母早早的給他們訂了娃娃親,兩人攜手一起度過了風風雨雨的幾十年。想來那時候的家庭很多都是這樣具有普遍性的。

奶奶和爺爺一生共養育了四個子女,他們長大后有做公務員的、有做老師的、也有做村支書記的。對于像她們這樣不認字的老一輩的人來講,這樣的成就是很難能可貴的。爺爺奶奶一生吃了不少的苦,借用小品里宋丹丹老師的一席話: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走在春風里,跨越新世紀,是對他們一生最好的詮釋。

小時候的我,一直覺得兄弟姐妹多是很幸??鞓返囊患虑?,直到我長大成家以后才真正了解了,拉扯大一個孩子是有多么的不容易,后來了解了爺爺奶奶的經歷之后,更覺得自慚形穢不值得一提了。

爺爺奶奶是最典型的普通農民,沒有文化,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里,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打理著自己的田地。僅僅這樣還不足以維持一家幾口人的生計,每天爺爺還要起早貪黑去給人做苦力,搬運工,奶奶在家織布販履,去賣錢,就這么辛苦的把幾個子女養大實屬不易。在那個干農活講究公分的年代里,家里的男人是最主要的勞動力,我爸和我大伯也不例外,因為是最大的兩個孩子,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承擔起了家庭干農活的重擔,兄弟倆經常去挑著稻谷等一些農作物去集市賣,僅僅是為了微薄的幾分錢,所以小時候爸爸一直教育我們要愛惜糧食不能浪費,告訴我們他們小時候有多苦的現狀。

在那個貧困年代,能吃飽肚子是最讓人幸福的事情,奶奶偶然說起的一件小事將我帶入這特別的年代:那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糧食短缺,看著面黃肌瘦的孩子們說,媽媽我好餓啊,她心疼的整晚睡不著覺,怎么辦?孩子們在長身體啊,地里的莊稼都沒有了,她就挑了些野菜給孩子們煮菜吃,豬飼料做成的饃和餅,而自己只能啃啃樹葉和草根。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總會給孩子們添置些衣服和褲子,而自己的衣服卻滿是補丁。彼此的中國農村到處都是像這一片貧窮的氣息。

時間到了五六十年代,參軍入伍是很好的出路,爸爸和大伯也一樣,因為部隊里可以吃飽穿暖,還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年輕人向往的地方,但當他們將想法告訴父母時,遭到了父母嚴厲的訓斥,爺爺奶奶認為,他們走了家里沒了勞動力誰來照顧這個家、誰來照顧年幼的弟妹,他們都還在襁褓里,所以堅決的反對。最后爸爸和大伯用當時看來很極端的方式絕食來對抗父母,后來還是奶奶心軟同意了,做娘的怎么忍心自己的孩子挨餓呢。

就這樣他們踏出了農門,走出了一條改變他們一生命運的道路。大伯來到福建一個海島當起了海軍,憑著自己的勤奮、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干部,幾年后轉業分配到上海公安交通處當了一名交警,從小民警做起一步步做到了一個區域的大隊長,直至退休。而我爸呢,來到上海消防部隊,也是憑著自己能吃苦,體能好的條件當上了班長,隊長、最后成為支隊長,轉業后成為國企的一名中層干部。

可以說,在他們那個特定的年代,我爸他們是幸運的,如果沒有母親的放手,成全不了他們的今天。那個年代像我爸一樣的同齡人,很多都是因為家庭原因沒有走出農門,而埋沒了青春年華,因為家庭的重擔太需要這樣的勞動力了,而奶奶的高瞻遠矚很難說是因為她的遠見,我想更多的是因為這份沉甸甸的母愛所煥發的,但她肯定沒有想到她當初所做出的無奈之舉,卻造就了孩子們錦繡的前程。

從我記事起的80年代開始,爺爺奶奶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以前破舊的三間大瓦房,進行了返修,兄弟幾個事業有成也成家獨立了,各自建起了幾層小樓。爺爺奶奶也終于可以過上兒孫繞膝天倫之樂的生活了,每逢寒暑假,堂哥、我、堂妹、小表妹,四個小家伙整天纏繞著兩個老人嘻笑打鬧,他們滿臉褶皺的臉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臉,對于隔輩的疼愛溢于言表。有好吃的好玩的,甚至于零花錢,他倆總是毫不吝嗇的給我們,而我因為乖巧,自然得到了他們更多的憐愛,這段記憶也是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我想也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吧!

2011年的一天,奶奶在一次的骨折之后,徹底地躺在床上了,這一躺就是四年,直到她臨終前都沒有起來過。如果說奶奶的去世,我們已經有點心里準備了,但爺爺的過世真的讓我們錯愕不已,身體原本一直硬朗的他,因為一次腦梗的頭暈,突然發生摔倒,結果再也沒有起來過,在醫院里堂妹們還見到他清醒時的談話,而當我見到他時,他已經插上氧氣罐、血壓儀認不出我了,這件事也是我今生最大的遺憾。也讓我真正的意識到古人所說的,子欲養而親不待。在親人的有生之年,好好的孝順他們,比他們走之后哭哭啼啼來的更有意義。此刻耳畔仿佛聽見奶奶曾對我說的,好像她和爺爺一生的寫照:“”豬配牛,一生不憂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