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不吼不叫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的課聽完大家都受益匪淺,來看看老師們都分享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Daisy:

自責和自卑都無助于家長去改變。世界上很多家庭都存在吼叫的問題,首先要理解。不自責不羞愧,接納自己,才有可能改進。想想自己一般會為了哪些事情而發脾氣,再想想去克服,以后遇到這類事情的時候該如何克制。記錄和跟蹤,有助于改進。孩子時刻在觀察父母,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們很敏感。孩子會復制我們的行為。父母吼叫,孩子會注意力不集中,成績差,一系列心理和行為的問題。吼叫的原因:代代相傳,遷怒于人。第一種是惡性循環啊,我們必須要不要學習,提升自己,遇到觸發期時克服自己。每個人的氣質不同,比如敏感度,運動量。家長走路快,孩子慢慢悠悠。家長定規則,孩子遵守。但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彈性選擇。比如讓孩子去洗澡,你現在去洗澡,或者過10分鐘去洗。如何減少吼叫:記錄和跟蹤。建立自我同情,承認自己錯了。沒有選擇空間時,不要問孩子“行嗎?好嗎”孩子需要家長建立一對一的連接,單獨和一個寶貝一起,哪怕是靜靜看著寶貝玩。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關注。堅決不能和孩子賭氣,冷暴力。孩子犯錯了,道歉后,家長要原諒孩子,不是冷暴力。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點就是開家庭會議,貼個紙條,比如今晚七點開家庭會議,參加人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寶貝。先說這周哪個人做了好事,哪個人哪件事沒有做好,下次怎么改進。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以每周開一次家庭會議,然后一起聽一次讀書會,讓全家人一起學習。每個家庭都和平了,世界就和平了。

Chlo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聽的是內容主題是《不吼不叫》,老師剛開始講的就是要學會理解每個人都會有大吼大叫的問題,所有家庭都會有吼叫的問題,其實吼叫在面臨危險和緊急的情況下是有用的,但在一般情況下只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果。如何有效的減少吼叫的方法是學會記錄下來自己的發飆的過程,也是一個覺知的過程,記錄下來每一次的吼叫后你會發現自己在慢慢減少吼叫的次數。中間說到大吼大叫導致的后果,大吼大叫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長大后容易叛逆,學習成績不好,以后也容易大吼大叫,甚至大吼大叫會導致爸媽虐待孩子,沒想到這個大吼大叫看起來是小事情居然能導致這么嚴重的后果,所以確實真的應該注意這個問題。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能想象自己被攝像頭監視一整天嗎?我們的小朋友就是這個攝像頭,你平時什么樣子都被小朋友記錄在腦海里面,所以都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還有一點就是怎樣減少權利的爭斗,有一點我很贊同,并且也會這么去做,就是父母要成為定基調的那個人,而這個有彈性空間。在分享的時候我舉了個例子,外甥吃飯的時候要看IPAD,我跟他說這個視頻15分鐘,你可以看,但是這個視頻播完了你的飯要吃完,不然IPAD我就拿走,他說好,15分鐘視頻播完了,他告訴我他的飯也吃完了,所以說這個是個很好的方法。今天的讀書會還有很多可以分享的,聽完之后真的受益匪淺。KEEP LEARNING.

Tina:

《不吼不叫》聽后感:1.今天聽到很震撼的一句話—孩子每天都在注視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就像一個監視器一樣。其實,就是我們平時都會說的,父母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其實不管是家庭生活中,還是在課堂上,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他或學成我們這樣的樣子;2.那當我們的情緒快要管住的時候,快要大吼大叫的時候,一定想/一下這五個步驟--ask/breath/calm yourself/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empathise,有時候冷靜下來,會覺得其實有更好的方法;3.書中講到“木匠與兒子”的故事,講到冷暴力這個概念,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被冷暴力對待過,那種感覺我們都不喜歡,所以不管是學習中,還是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去盡力避免用冷暴力的方式去對待別人。總之,吼叫的同時,自己沒有覺得很開心,也會讓別人覺得解決了問題,都需要過程,另外,說起跟小朋友一起做表格,我覺得以后可以跟小朋友一起試一下,讓小朋友自己學會管理。

Lolly:

今天的讀書會講的是不吼不叫,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孩子眼中的你,大家都知道成人和小朋友的視角是很不一樣的,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我們在小孩子眼中是什么樣子的,而且我們總是會有一個誤區覺得小朋友他們還小,不懂,但是往往小孩子的觀察力,感知力會比我們要厲害的多,所以適當的讓小朋友參與我們的世界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只要是方法合理,適當保護,對孩子的發展也是一種幫助。

Annie:

今天學習的是羅娜·雷納《不吼不叫》,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我們大人必須清楚了解我們自己為什么會對孩子吼叫的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有:外部觸發的原因:例如我們不喜歡孩子哼哼唧唧;內部觸發的原因:例如個人感到焦慮、失望、害怕等,以及身體健康的原因,如缺乏睡眠;家族遺傳,自己就是被父母吼大的;父母和孩子氣質的差異……每一種原因都會對我們和孩子的關系形成負面的挑戰。

許多父母可能知道不應該吼叫,也有改正的想法,卻因為不得其法而功虧一簣!

我們被孩子激怒是很正常的。尤其是我們都知道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但是這并不能成為她發脾氣、尖叫、威脅和羞辱孩子的借口。孩子并不能從被羞辱、恐嚇和被拒絕中獲得任何好處。” 如果是一個像牽線木偶一樣的孩子,我們反而更惶恐。然而,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誰也不愿意在年幼的時候面對一個總是吼叫的父母。父母的吼叫如果能起到作用,那也只是孩子出于恐懼而做出的妥協,而不是合作。

而從這本書中,我聽到了作者對“氣質”的理解,氣質分為九個維度:活動量;節律性;接近或回避性;適應性;敏感度;反映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選擇的心,就不要隨意給他們選擇的機會,不要輕易問他們:可以嗎?行嗎?

停止吼叫的A-B-C-D-E法則:自問(Ask);呼吸(Breath);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應用同理心(Empathize); 管教的4C法:溝通(Communication);選擇(Choices);結果(Consequences);連接(Connection)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當蘇格拉底停止了追問, 當王維送別了故人; 當李白牽出了五花馬, 當易安寫下了紅瘦詞; 當大圣鬧了王母的宴, 當賈...
    萬子云閱讀 202評論 1 0
  • 有時候我在想為什么人總是在遇到困頓時才會去反思,才會發現當初的自己是多么無知,如果當初用了百分之百地努力去追...
    juliareal閱讀 181評論 0 0
  • 我忽然想到用古典老師提到的這句話,來寫點什么。 今天莫名其妙,得了一等獎學金,可能加分比較多,因為只是學習成績排名...
    夜雨狂歌如夢閱讀 580評論 0 0
  • 每天聽見吳曉波 剛好一周年了。一年前開始聽,感覺也沒有過多久,時間真是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昨天看了下WebMagi...
    黃億華閱讀 595評論 1 0
  • 每每到了過年過節,心里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人常說只有經歷了磨難才能成長,才能堅強,從來都是認為我只是一個弱小的女子...
    徽陽閱讀 13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