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長了短、短了又長的頭發喲

圖片來源于網絡

現在女生留短發的多起來了,《夏至未至》的電視劇里,鄭爽干凈清爽的短發讓人無限懷念那個純真的少年時代。男生們也會突然想起,自己青春年少時愛慕過的那個短發的女孩。

但在十幾年前,短發并不是一種潮流,而是校園里被迫接受的一個現實。那時候短發的款式還比較單調,愛美的女生大多追求長發及腰,那是一種溫婉賢淑的審美傾向。

小時候,我一直都是短發,我媽也是短發。我媽認為短發方便,好打理,小時候還要給我洗澡,長發太麻煩。

可是看到別的小朋友換著花樣扎辮子、戴發夾,我卻沒有,就很不高興,但我媽還是不同意。

我媽總說我頭發多,又很硬很毛躁,不剪短就會很亂,但小朋友又不能燙發,所以每次都強迫我、拉著我去理發店。

那時候剪得真的很短,耳朵兩邊和腦勺后面會推得很高。我甚至連剪成櫻桃小丸子那種齊耳的長度都求之不得,卻還是不準。

這一直讓我很自卑,在那些花枝招展的小公主眼里,我顯得不倫不類。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要求女生一律留短發,要是一旦有哪個女孩子有反叛行為,班主任、家長就輪番轟炸,一定要說服你把頭發剪短為止。

這倒是讓我得以解脫,因為我依然是一成不變的短發,卻再也不用擔心別人另類的眼光。

那時集體合影的照片上,女生清一色的短發,看起來有點缺乏美感。每個女孩都穿著統一的校服、留著統一的短發,所有的個性都在心里,但從外表上看,毫無例外。

但會跳舞的女生除外,她們有特權,大家公認長發可以彰顯舞蹈藝術的表現力。舞蹈是一種表現美的藝術,而長發是美的。

所以在學校里,如果看到有長發飄飄或者扎辮子的姑娘,總是會引來其他女生的羨慕,因為她們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吸引力,即使沒有十分出眾的臉,也因為長發而光彩照人。

特別是當女孩子有了想要吸引男生的念想,對長發的向往就變成了一種“為悅己者容”的解不開的心結。

到了高中,當學校放松了要求,不再強制女生剪短發的時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頭發蓄長。

我也終于開始了漫長的長發之路。但這卻是不容易的。

在那個頭發和青春一起瘋長的日子里,我的頭發仍然長得不那么討喜。

雖然長了一些,但自然卷的蓬松發質,加上學習忙碌,早上起床來不及梳理就慌里慌張地趕往學校,導致我常常頂著一頭雞窩一樣的亂發,所以我的樣子仍然是那個抬不起頭的丑小鴨。

有同學好心提醒我說:“你看你,把頭發弄弄好。”這時我總是很尷尬,無所適從。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那時候有一些手頭寬裕的女同學,已經開始偷偷燙直發和卷發了。燙出來的頭發,就不會蓬亂,但那時候我還沒有這個條件,只能狠狠心,又剪成短發,變回了人群里被淹沒的普通女生。

上大學的時候,終于有了支配錢財的自由,雖然生活費依然拮據,但偶爾多出來的獎學金和帶家教做兼職賺的錢,使我有能力在頭發上花心思了。

學校附近的商業街,理發店一家連著一家,小伙們變著花樣招呼年輕的大學生燙發、染發。

可是學生哪有多少錢啊,燙染的價格真的不算友好,特別是對我這種家庭困難的學生。

所以我只能挑挑揀揀,聽同學們推薦,選一家性價比高一點的,選最低端的藥水,但還是無法避免,低消費低品質,一次做不好再來一次,發質受損越來越嚴重,本來就毛躁變得更毛躁,做好的樣子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

我的頭發還是那么的遭人嫌棄,總是告誡我說頭發太多,是別人的三倍,發質太硬,做出來可能達不到效果要三思。

在我的大學時代,女生們頭發的花樣很多,但選擇短發的,要么是性格像男孩子的,要么是不愛打扮的。也許跟我所在的城市有關系,還不夠開放前衛,總之,漂亮的女孩極少有留短發的,而短發也做不出現在這么多好看的造型。

不過,有一種很古老的傳說仍然在流行。女生如果失戀了,要剪短自己的長發,寓意著剪斷情絲。

想起唐代孟郊有一句詩:“玉鉤不虧缺,青絲無斷絕。”古代女子的頭發被稱為青絲,而“青絲”與“情絲”諧音,所以在古詩詞中有很多以青絲來寄予情絲的句子。而女子在送別愛人時,也往往要剪一縷青絲當作相思的信物。比如“寶釵翠滑,一縷青絲為君翦。”“香云翦贈青絲縷。”這是一種兒女情長,也是戀人之間彼此承諾、表達自己情真意堅的一種默契。

我的大學室友就曾因為遭遇了告白的失敗,毅然剪短了好不容易長長的頭發,要跟甜蜜的往事恩斷義絕。絕情的話說得斬釘截鐵,但剪掉之前卻經歷了漫長的輾轉反側和糾結的心理斗爭。到最后,她自己也弄不清楚,她舍不得的究竟是自己的長發還是那個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的情郎。

不由地想起梁詠琪多年前唱的《短發》,“我已剪短我的發”“剪斷了牽掛”“剪斷了懲罰”。就像一場慎重的儀式,剪掉的頭發,便成了我們回不去的曾經。

如今,短發是一種時尚。短發不再是簡單的修剪,可以打造出各種風格迥異的形象,或嫵媚,或清新,或優雅,或干練。屏幕上明星們也以短發為美,而短發展現的自信、大氣、剛柔并濟,常常更讓人印象深刻、眼前一亮。

而對我來說,短發不再有那些令人煩惱的壞處,也不再是另類的代名詞。但短發方便省事,讓我這類發量多、不堪重負的女子,也擁有了更多更順心的選擇。

至于長發所代表的那種審美傾向,雖然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但也淡化了它角色的重要性。美是一件越來越眾說紛紜、各執己見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把觀念強加給別人,也沒有人可以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與長發一同剪掉的那些愛情的執念依然還在重復和繼續,但卻不再是一種脆弱和無助的離愁別緒,而是一種獨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是一種一刀兩斷的果敢和堅決。

也有人稀釋了以剪短頭發來銘志的莊重和圣神,她們說:“我已剪短我的發,剪斷了牽掛,看起來像一個四十歲的大媽/你卻還要我辦一張卡。”

這不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時代,也不再是一個權威即真理的時代。愿所有剪短發的姑娘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某個藏在心里的放不下的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